社会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国家典型案例公布
渝北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经验入选

本报讯(记 者 柯 雨 通讯员 吴光霞)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遴选公布了58个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渝北区《把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用好用活》案例榜上有名,全市仅2个案例入选,案例现已过公示期,拟编辑整理后公开出版发行。

近年来,我区通过切实落实各项社会救助兜底政策、加强兜底保障数据与建卡数据信息比对、开展贫困家庭社会兜底保障情况排查督导等多项举措,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切实落实低保“分户保障”和“渐退期”政策,进一步加大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工作力度,实现了所有符合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截至去年底,渝北区2505名建卡贫困人口中,有497人纳入城乡低保,75人纳入特困供养,11人享受临时救助。“单人户”政策和分类重点救助政策落地见效。同时,渝北区加强重点困难群众摸排检测,对全区未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低保和特困)范围的“一般户”“监测户”和“丧失劳动力贫困户”以及2019年来因经济状况变化退出低保的人员共126人进行排查,实现“应保尽保”。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我区总结出三条经验启示:

一是紧密结合实际,加强机制有效衔接是完成任务的基础。社会救助兜底政策,尤其是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政策,是社会救助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政策支持,要不断加强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之间的政策衔接、双向管理,切实保障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时足额享受兜底保障,是确保完成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的扶贫任务的基础。

二是加强信息比对,用活用好各项政策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要加强民政部门和扶贫部门之间的联动,以“一门受理、协同救助”社会救助综合改革为契机,以区协同救助信息系统为平台,建立困难群众大数据库,打通救助数据壁垒,及时共享信息、形成台账,通过系统进行民政救助数据与扶贫数据智能比对、动态管理,切实做到数据清、底数明。同时,要将脱贫攻坚期间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尤其是低保中的“单人户”“渐退期”等政策,用活用好,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策范围内得到最大最高的救助帮扶。

三是依托镇街村居力量,主动发现及时救助,是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的基本要求。要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兜底作用,切实兜好兜牢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本生活,必须依托镇街和村居的基层作用,充分发挥他们掌握困难群众基本情况、了解困难群众家庭变化的优势,定期开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摸排,重点摸排未脱贫人口和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人口,全面掌握工作底数,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尤其是主动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情况,对家庭变化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按规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保障其基本生活。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