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孝文化润泽小镇 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古路镇推进慈孝文化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 杨 青

古路镇开展敬老爱老活动

慈孝古路,春光融融。走进古路镇草坪村,你会看到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慈孝楹联,甚至许多村民家里的墙上还挂着慈孝挂历,挂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百里负米”“亲尝汤药”“弃官寻母”等二十四孝故事。翻开古路慈孝画卷,有全国美德少年李春玲、重庆市孝心好少年何俊楠……慈孝故事,一桩桩一件件,如春风吹拂家家户户,如细雨润泽古路乡村。

慈孝模范拍成电影获大奖

“慈孝之乡”家喻户晓

2014年,重庆首部反映慈孝主题的公益电影《古路》在全国上映后,感动了无数观众,点燃了人们内心的孝亲之火,并在美国硅谷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佳影片”奖。这部影片就是以古路镇慈孝模范范文菊、“全国美德少年”李春玲等慈孝典型为原型拍摄的。

这部电影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上世纪90年代初,农村妇女春梅收养了多位孤寡老人,即将新婚时,又在村口捡到一名女婴。女婴的出现,打破了春梅平静的生活。未婚夫大牛的奶奶怀疑女婴的来历,开出条件:要么把孩子送走,要么一拍两散。不忍心女婴再遭遗弃,春梅选择了放弃婚姻,独自一人抚养女婴,用柔软的肩膀撑起一个大家庭。

“电影将这种美德通过影像故事提醒世人,引人向善,令人敬佩。当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更应有善心和慈孝之心。”一位90后观众如此感叹道。

电影《古路》让更多人知晓渝北古路这个“慈孝之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以慈孝闻名的乡镇,坚持把慈孝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并赋予新时期的慈孝文化以新的内涵。近年来,古路镇对慈孝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并通过挖掘提炼渝北原有传说、歌谣、祭祀、习俗、民间艺术品中的慈孝元素,创作出版了《孝星》《孝道》《慈孝行为规范》等书籍,印刷10多万套在市民中免费发放;对原有慈孝教材《寸草心》进行二次修编,分设小学、初中、高中3个版本,并将此纳入地方(校本)教材。

慈孝文化润育道德榜样

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在慈孝文化的熏陶下,古路镇涌现出一个个典型、一件件善举。

3月3日上午,在古路镇三八节表彰大会上,手捧“孝媳妇”奖章的黄金阁社区居民张锦坤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他们都是我最亲的家人,我只是在尽儿媳的责任。”简单、质朴的语言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2011年,张锦坤丈夫的外公朱芝敖因糖尿病、脑梗塞导致半身不遂,为了让外公早日康复,每天下班后无论多忙多累,张锦坤都要扶外公出来练习走路,当时她怀孕已经5个多月了。后来,外公病情加重,她每天为外公喂水喂饭,洗洗涮涮。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她为外公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从不厌烦。外公逢人便说:“我家孙媳妇待我比亲闺女儿还亲。”不仅如此,张锦坤婆婆因高血压引发疾病住院后,张锦坤每日熬更守夜待在婆婆身边,医生建议提出加强锻炼的建议,她便每天坚持牵着婆婆的手出来散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婆婆的血压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在古路,像张锦坤这样尽慈尽孝的居民还有很多。年近花甲的敬老院院长郭方华任劳任怨照顾孤寡老人十余年;好儿媳范文菊,和现任丈夫一起照顾已故前夫的父母并与公公婆婆不离不弃;耿直壮汉聂广元照顾瘫痪在床的岳父每天端屎端尿不厌其烦……这得益于古路镇慈孝家风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近年来,古路镇坚持深入挖掘、选树和宣传群众身边的孝顺儿媳、慈爱婆婆和孝德家庭感人故事,开展“慈孝家庭”“慈孝之星”“慈孝少年”“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这些慈孝典范又激励着更多的身边人,他们一起弘扬慈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讲慈怀,尽孝道;同时,该镇还将慈孝模范的孝老爱亲事迹创作成文艺节目在全镇各个村居巡回演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慈孝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文明乡风吹进千家万户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保障,孝道则是乡风文明的基石。心存孝道者,其心必善;善心集聚的地方,乡风定然美好。”古路镇党委书记石品认为,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弘扬慈孝文化。为此,该镇不断形式创新,不断丰富载体,让慈孝文化的感染力、渗透力得到持续增强。

建起以慈孝雕塑、慈孝碑林、慈孝长廊等为主体的中华慈孝园、慈孝文化广场,规划建设慈孝乡情馆,展现古路慈孝故事……孝文化内涵的延伸,促成了一桩桩民生实事工程落地,唱响了古路镇“乡村振兴”主旋律,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同时,与时俱进地创新慈孝文化形式,把慈孝文化“种”进居民心里,并落地生根。

把慈孝文化“种”进学校。推进慈孝文化进校园的“五个一”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演讲比赛、主办一期黑板报手抄报、开展一次“知心家书”评比、践行一系列敬老爱老活动、评选一批慈孝少年。

把慈孝文化“种”进机关,对党员干部进行慈孝文化宣传教育,学慈孝书籍,举办以“爱家、爱岗、爱国、爱党”为宗旨的主题活动。

把慈孝文化“种”进家庭,提倡各种传统节假日常回家看看,一件礼物一声问候,陪父母聊天、帮父母做家务、为父母洗脚、洗被盖,多尽孝道。

把慈孝文化“种”进村居,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建设和卫星农家书屋建设,定期举行慈孝文艺演出等活动,播放慈孝影片,提供慈孝书籍。

“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长期性工作。”石品说,“接下来,我们还要不断深化孝文化理论研究,创新活动载体,将孝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发展中去,探索开发民宿+慈孝文化、慈孝研学,建立慈孝研学基地、开发研学课程,切实发挥孝文化深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助推器’作用,进一步促进乡风文明。”

如今,每个古路人都能在慈孝文化建设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学习榜样和前进方向,文明乡风吹进千家万户,文明之花开遍了田野乡间。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