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达103项 非遗保护传承渐成体系

龙兴豆干

若蘭点茶茶艺

蒲元七十二炼锻传统制作技艺

本组图片为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 者 欧云霄)近日,记者从渝北区2021年文化遗产工作暨非遗产业发展培训会上获悉,截至2020年,全区非遗项目达到103项,其中国家级1项,市级15项,区级87项,非遗挖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同时,依托巴渝民俗博物馆建成区级非遗传习所,一批非遗传承基地、生产性传承基地建成,飞泉花椒油、乡媳妇等一批非遗品牌打响渝北特色。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文化旅游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区文化遗产工作成效显著提升,主要表现为: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更趋完善、文物保护基础更加厚实、博物馆服务水平提档升级、非遗保护传承渐成体系等。

去年以来,渝北聚焦热点,力推非遗挖掘和保护传承。在推进过程中,我区抓挖掘研究,组织申报并公布第九批区级非遗名录,新增区级非遗项目17个;抓传承推广,建设运营区级非遗传习所。依托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渝北历史文化陈列馆,建设集展示交流、传习教育和宣传推广于一体的区级非遗传习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面向中小学生广泛开展非遗传习教育活动;抓产业发展,开展非遗宣传营销指导培训。扶持、指导各非遗企业研发新产品,设计新包装,举办非遗展示交流活动,加强宣传推广。组织举办非遗产业营销专题培训班,助推非遗企业树品牌、出效益。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渝北将从五个方面着手,做好全区文化遗产工作。今年,渝北将在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中彰显文化遗产作用,专题举办《渝北三线建设历史展》,举办《中国共产党党史展》巡回展览。组织开展“讲述革命文物、讲述革命人物、讲述革命故事”主题活动和百人说党史主题活动。依托渝北历史文化陈列馆,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连接王朴烈士纪念碑,推出“红色旅、心之路”红色参观路线,制作渝北红色文化地图。

同时,持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与安全管理水平。推进龙兴刘家祠堂、回兴赖家坟石刻建筑群、塘房湾民居等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实施,完成划定并公布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强化落实文物安全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加强义务文物保护员管理,整治一批文物安全隐患,持续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加强嘉州别墅等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提升文物保护质效。

为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我区将推进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启动第十批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启动非遗传承人培养“薪火”计划,分类举办非遗传承管理培训,提高非遗传承人项目技能和传承能力。加强非遗传习所建设和运营管理,组织区内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参加各级各类非遗展示推广活动。编印《小河锣鼓》等相关书籍,推进实施非遗数字化保护。

此外,推进博物馆服务延伸发展。建成洛碛历史文化陈列馆和冯时行纪念馆,探索实施渝北历史文化陈列馆总分馆发展模式,建成开放巴蜀七十二行雕塑馆。全力推进馆校共建,广泛搭建博物馆与学校、社区、企业等合作平台,做大做强博物馆系列品牌活动,提升文化传播力。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文物展览、文化研究等方面,开展跨区域博物馆交流合作。建成全区文物和非遗管理数据库,推进文物和非遗数字化信息采集,加强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博“云”服务。

另外,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实施一批次珍贵文物保护修复,开展馆藏木质文物虫害防治等预防性保护,持续开展文物藏品数字化保护。全面开展馆藏文物建档备案,推进博物馆藏品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探索创新馆企合作模式,用好用活文化遗产,推进文创产品研发。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