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镇新寨村:
育苗大棚引入高科技 智慧农业注入新动能

位于兴隆镇新寨村的智慧大棚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任天驹 摄

工厂化育苗,大幅提高了产量

本报讯(记 者 周新宇)棚外气候变幻莫测,棚内气温却始终控制在蔬菜最适宜生长的20℃。近日,位于兴隆镇新寨村的一处智慧大棚“种苗工厂”俏然走红。现代化的智能设备环环紧扣,现场满足要“风”就有风、要“雨”就来雨、要“暖气”就有“暖气”的农作生长需要,轻轻松松实现育苗。日前,记者走进重庆嘉卉艺禾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的这处智慧大棚,探访了这里的“绿苗苗”。

走进智慧大棚“种苗工厂”,高大的穹顶,开阔的视野,宛如进入了一座现代化的农业工厂。20个品种200万株蔬菜瓜果苗整齐划一,在自动化设备上茁壮成长。营养盘整齐摆放,新育的菜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新苗“身份证”上详细地标注着品种名称、播种时间和客户名等信息。工作人员分工有序,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该智慧大棚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棚高6米,长108米。远远望去,白色大棚棚顶在阳光的照耀下,与蔚蓝的天空交相辉映。棚内智能系统集温、光、水、湿自动控制于一体,采用全开窗屋面温室,配备人工光加光系统、空气能加温系统、水平循环风扇系统、智能肥水一体化精准灌溉系统、雨水回收系统等。

棚内光照是多少?湿度是否合适?温度需不需要调节?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只要在办公室里触动鼠标,便可知道育苗大棚内蔬菜苗生长的情况。

“有别于传统的种植方式,在大棚内育苗,可不再受天气、技术等因素影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温度、光照、湿度的调节。”现场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操作。要“光照”,育苗大棚顶上的遮阳篷便缓缓打开;要“通风”,大棚两旁的排风扇便开始工作;要“浇灌”,大棚顶上的喷灌系统便开始全方位洒水……

同时,智慧种苗工厂配备了一套高速智能播种线,可以实现各类种子播种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每天可播种数百万粒;配备智能选苗补苗机器人,可以实现每小时6500株以上的选苗补苗,极大地提高了种苗生产的自动化,大量节省了人工成本。

智能大棚一小步,农业发展一大步。整个智慧种苗工厂焕发出一派新的生机与活力。

智慧大棚首批培育的蔬菜苗有莴笋、菠菜、豇豆、四季豆、南瓜、番茄、辣椒等春夏蔬菜和速生叶类蔬菜共计60万株,正分批移栽到渝北区“双十万工程”经果林套种蔬菜基地。重庆嘉卉艺禾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生产部经理谭君安告诉记者,每年3、4、5月,都是蔬菜供应“春淡”时节,外地蔬菜换季断档,本地蔬菜尚未批量上市,而我区大力发展的“双十万工程”经果林套种蔬菜基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智慧大棚主要是引进荷兰的播种生产线、育苗生产线,在国际上都十分领先。”谭君安表示,智慧种苗工厂采用全球领先的穴盘育苗技术、人工光培育技术和水培技术,工厂化、规模化、智能化生产各类蔬菜、花卉、茶叶及其它各类经济林木种苗。第一期年可生产蔬菜、花卉、景观苗木、茶叶等植物种苗5000万株,第二期达到年产1.5亿株种苗。项目完全建成后,可满足数十万亩蔬菜基地用苗及其它经济作物种苗,提高产量15-20%,亩增收300-400元,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同时,工厂化育苗可以规模化推广各类优良蔬菜品种,提高茄子、辣椒、西红柿等嫁接苗使用比例,提高产量,并解决连作导致的病虫害问题。“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步伐,整个智慧大棚的覆盖面积扩大到4-5万平方米,到2022年,年产各种蔬菜、花卉和瓜果种苗将超过2亿株。”谭君安说。

“虽然现在已经开始生产种苗,但由于疫情的影响,部分设施设备还没有安装到位。待整个种苗工厂全部建设完毕之后,机器人智能育苗、手机远程控制、物联网技术将全部投入使用。”谭君安表示,届时,整个智慧育苗工厂将会形成一个更加精细的生产车间,并设置一个“农业大脑”,由大脑发出指令,执行创造出最适合农作物和花卉生长的环境的指令。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