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区“独唱”到大家“合唱”
我区探索建立“六智”社区治理新模式


社区开展微信小程序志愿者云招募活动

本报记者 杨荟琳 摄

“消防安全要重视,引起火灾不得了。”3月19日,家住加州花园小区的党员唐天海微信群显示有新消息。唐天海打开一看,原来是社区的党员微信群正在推送关于消防安全的知识。

“大数据赋能,我们现在真正实现了党建工作从社区到家门口再到指端。”嘉州社区党委书记郭伟介绍,依托已有的智能化管理优势,社区探索实践以“智引、智解、智巡、智调、智享、智联”为内容的“六智”治理模式,通过党建服务云引领、矛盾纠纷云化解、安全隐患云巡防、工作力量云调度、关爱服务云上线、群众参与云治理等,实现社区治理由社区“独唱”到大家“合唱”,由分散治理向整体治理转变,从事中应对向事前预防转变,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最终实现“绣花针”治理水准的创新和提升。

网络平台激活“红色细胞”

以前,为了搜集民情民意、宣传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等知识,党员志愿者们要挨家挨户地通知,费时间不说,效果也不理想。

为此,嘉州社区以社区党委为中心,建立了网格、楼栋多个党支部微信群。每天有什么工作信息,社区党委就会在微信群里通知,各党支部书记再将群里的通知消息转发至小区楼栋业主群,实现了信息送达的全覆盖。

平台建设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让平台发挥效能,激活更多的“红色细胞”,推动社会治理。社区一方面强化青年党员在“8小时”以外发挥作用,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在支持工作及表达意愿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开展青年党员和老年党员“一帮一”帮带活动,提高老年党员智能设备运用能力。

打开社区党员微信群,里面不仅有居民反映的各种问题,也有关于消防知识、防骗知识,还有关于党史知识的学习。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点击学习,实现24小时学习、交流不打烊。

据统计,2020年嘉州社区通过小程序在线上发布党群互动活动12次、民事共议20次;居民对于社区事务提出建议46条,党员发表意见13条,参与度大大提升;物业协助处置平台问题152个,做到了处小处早,防止问题矛盾升级扩大。

综合治理“智能驾驶舱”

小区消防设施出现问题,立即预警通知社区专人前来处理;高层建筑出现高空抛物,可以立即通过监控找到肇事者;辖区出现突发事件,可以立即调集就近力量进行现场处置……对于嘉州社区的居民来说,这些“高大上”的智能治理手段早已融入了日常生活中。

嘉州社区将智慧消防、智能门禁、智慧天网等子平台接入区综治信息系统,形成“智能驾驶舱”,实现了矛盾纠纷云化解、安全隐患云巡防、工作力量云调度、关爱服务云上线。

率先开启线上调解功能,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可随时与街道、区、市司法局律师连线,开展矛盾线上纠纷调解工作。

搭建小区设备感知安全“物联网”,整合高空瞭望、给水监控、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等技术应用,通过智能设备对小区安全隐患进行全方位感知和24小时不眨眼的自动监控,确保各类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处置。

社区为每栋小区安装了智能门禁系统,及时掌握人员进出信息,加强流动人口和空巢老人管理,并在社区“心灵驿站”工作室配置有心理云测评系统、VR心理宣泄装置及注意力脑波双轨对抗火车等智能设备,对辖区居民免费开放,由专业人士为居民提供心理测试、分析、宣泄、疏导多种服务。

去年嘉州社区智能门禁、智慧消防等平台共发出设备预警500余条、隐患30余起,均得到及时处置,社区警务室出警速度缩短至3分钟,应急处置效率得到提升。

居民不再是“局外人”

3月17日一早,加州花园小区居民彭先生发现,原本令他头疼的安全隐患消失了:小区里再也看不见摩托车穿梭的影子,所有摩托车都停放在了小区出口处的临时停放点,实现了人车分离。

“以前经常有摩托车在小区里穿来穿去,我自己走路都怕,更别提让孩子去楼下玩了。”为了能够解决这一困扰,彭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该问题上报至“嘉州微互助”,没想到次日就有网格员打电话告知他,社区已经将他反映的情况进行研究,准备就这一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并邀请他参与到这一治理活动中来。

经过半年的协调推进,规范辖区摩托车停放工作最终在这个月完成。看着更加清爽安全的小区环境,彭先生十分感慨:“现在我们居民不再是小区治理的局外人,是参与解决问题的主体之一了。”

为了让群众参与云治理,嘉州社区依托“渝北网格”“渝北综治信息平台”及“嘉州微互助”3个软件、小程序,将物业公司和小区居民纳入社会治理主体,通过打通网格员、物业、业主3个主体,串联起业主—物业—社区—街道—区的处理层级,实现了从“三级”到“五级”的治理体系的拓展。

“以前都是社区唱独角戏,如今群众和物业公司都能够参与问题发现、协调、处理的全过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共建共享’大合唱’。”郭伟表示,“六智”模式为社区治理增加了“千里眼”“顺风耳”“管家婆”“传声筒”,让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更有针对性、时效性。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