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 科技赋能 医养结合
仙桃街道建设全市首个“三位一体”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本报记者 杨荟琳 通讯员 唐林林

工作人员正在给老人检查身体

本报记者  杨荟琳  摄


每天打开手机,你就能看到千里之外的父母当日的健康状况如何;老人如果忘记吃药,手机会立即进行提醒;老人在家里通过APP操作,就可以远程与社区医生进行线上沟通……这样的智能化居家养老场景来自仙桃街道。

3月19日,记者从仙桃街道获悉,该街道医养结合项目正式签约。自此,全市首个“医+养+科技”的三位一体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仙桃街道正式开始建设。未来,该街道将通过大数据赋能,整合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等多种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精准化、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为满足群众居家养老需求

仙桃街道整合多方资源参与体系共建

“我们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居家养老,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到街道为我们提供的各种养老服务。”已经年满80岁的刘立明告诉记者,自己在有生之年能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这让他十分欣慰。

刘立明和老伴居住在仙桃街道林里3000小区,两人都患有慢性病,可因为工作原因,女儿远在外地无法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刘立明坦言,女儿曾建议他们搬到她家去养老,也曾考虑过送他们去专业养老机构生活,可刘立明和老伴还是觉得在家里住得更舒适,不愿意去。这让千里之外的孩子十分担心。

今年,随着仙桃街道智慧居家养老体系的建设,刘立明和孩子都不再为去不去养老院而纠结。刘立明的女儿下载了街道开发的智慧养老APP,通过APP,刘立明的孩子就能得知父母每天的状况,刘立明也可以通过APP,实现按时吃药、线上就医、线下上门服务等。

享受到此项服务的不仅仅是刘立明夫妇,目前该街道已有200余名空巢、独居老人都享受到了这项服务。“开展这项服务,是适应辖区老龄化趋势的一项惠民举措,希望以此实现居民居家养老的梦想。”谈及该服务体系建设初衷,该街道党工委书记邓伟告诉记者,目前,辖区已有2万余名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3%,养老需求大。但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老人不愿去专业养老机构养老,希望在家里安度晚年。

为进一步满足辖区老年人群的健康和养老需求,提升医养合作服务质量,仙桃街道经过前期的项目打造和实地调研等准备工作之后,联合大数据信息化公司、养老机构和辖区医疗机构、养老服务站,共同打造了这一居家智慧养老体系。

“这种医+养+科技三位一体的智慧居家养老体系,在全市还是首例,我们希望仙桃街道先试先行,为全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示范和经验借鉴。”区民政局专职副书记周文静表示。

整合资源打通服务老年人“最后一公里”

为老人提供更贴心的“养”更专业的“医”

为何仙桃街道能够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实现智慧居家养老?带着问题记者进行了探访。

邓伟告诉记者,作为重庆首个“六合一”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从仙桃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养老服务中心步行只需要几分钟,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相对于其他的街道更有物理距离上的优势。“比如有的老人在养老服务站参加活动,有什么紧急情况,旁边的社区医生就能马上介入。同时,为了方便附近居民的养老,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特设了中医科,可为老人提供各种中医理疗服务。”邓伟表示。

同时,作为为养老体系提供技术支持的大数据企业——立信数据恰巧也落户在辖区的仙桃数据谷,能为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而提供专业养老服务的百龄帮也一直与仙桃街道在养老服务方面开展合作,打造过众多优秀案例。仙桃街道正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优势,将这些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这才有了现在的医养结合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在分工协作上,街道民社办整合资源,制定计划、明确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服务质量综合监管制度和综合统计信息监测制度,督促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实质性医养合作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协议签订内容开展基本公共卫生、疾病诊疗、医疗康复、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处理医疗应急事项;百龄帮公司按照居家养老服务的要求开展日常生活照护、提供精神文化服务及开展“中心带站”指导工作,接受仙桃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和培训;立信数据科技公司则加快打造“互联网+”智慧医养结合软件平台,建立老人身体状况、活动半径的时时追踪,实现数据共享、日常监护、远程医疗等技术支撑。

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仙桃街道居家养老真正实现了嵌入式的养老服务方式,打通了群众居家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辖区老人享受到了科技发展的成果。

大数据智能化赋能居家养老

让老人居家享受幸福生活

到底这一体系有多智能?

如果你到了使用者的家中,心中的疑惑自然能迎刃而解。

当日,记者来到了刘立明老人的家中,发现家中已经安装好了智能网关、红外人体感应、便携式紧急报警器、烟雾报警器四个智能硬件。这些硬件与智慧养老APP、街道的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等进行了连接。一旦老人在家里有什么突发情况,可以马上通过这些智能硬件进行报警,立即就会有专人过来解决。

而在刘立明老人的手机里,社区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也为他和老伴下载了APP。打开APP,里面详细记录了老人每天的步数,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数,可以观测到老人的睡眠、心率,并且有提醒用药功能,只要输入每天需要吃的药物和用药时间,到时间手机就会响铃提醒老人用药。整个APP操作起来十分简单,老人也方便上手。除了老人自身外,老人的孩子也可下载该系统,可以随时通过APP掌握老人的健康状况。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系统,搜集到老人的基础信息后,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专业医生意见,最终为老人提供更为精准的养老服务。”立信数据负责人周羽表示,他们这个系统宛如一个24小时不下班的“家庭护士”,随时监测老人的健康情况。

值得期待的不仅如此。该街道的这一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仅仅局限于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等服务,还依托大数据技术赋能,通过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尤其是中医医生、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到各社区养老服务站、居民家庭开展慢病康复指导、巡诊、急救服务和设置家庭病床等延伸服务,形成了“专业机构——社区——家庭”的嵌入式医养结合模式。这个模式落实了辖区老人特别是特困、孤老、高龄空巢、失能、离休老人、失独家庭等10类重点家医签约服务人群,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并能为60岁及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提供入户医疗、家庭病床等医疗护理服务,主动开展上门体检、慢病随访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需求提供家庭病床、特需上门服务,为6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免费提供健康体检、慢病随访等主动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可以预见,随着这些特色服务的一一落地,必将为辖区的老年人撑起一个更加幸福的晚年。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