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律师优势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渝北区探索与实践律师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小记

本报记者 陆世玲 通讯员 童作勇

我区组织5个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队,进驻6个区级开发平台,开展“法律园区行”活动

本报记者 陆世玲 摄


近年来,我区充分发挥律师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中精通法律的专业优势、中立客观的职业优势和熟悉民意的实践优势,借助司法资源和社会合力,积极开展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成立民营企业律师服务团,为优化营商环境尽力

早在2014年2月,我区就成立了民营企业律师服务团,服务团以组为单位,每年有计划、有部署地开展“法治宣传”“法律体检”“商事纠纷调解”“企业发展专项调研”等工作,全方位服务民营企业。

针对日益增多的商事纠纷,为建立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2015年区工商联成立民营企业商事纠纷调解委员会(简称:商调委),指派民营企业律师服务团成员担任兼职调解员调解商事纠纷。在商事纠纷当事双方一致同意的情况下,受区法院委托对商事纠纷开展人民调解,调解成功后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经区法院司法确认后产生执行效力,节约司法资源的同时促进企业间形成良好竞争、共同发展的局势。据统计,2018年—2020年,区商调委共收案120余件,调解成功110多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调解案件涉及金额近亿元。

同时,我区组织5个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队,进驻6个区级开发平台,开展“法律园区行”活动,当年走访企业26家,开展法律咨询38次、开展法治讲座14场,开展法治体检14次,化解矛盾纠纷4件。

成立律师调解室,积极参与诉前调解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于2017年9月下发《关于开展律师解调试点工作的意见》,2018年12月下发《关于扩大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律师调解制度初步形成,律师参与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不仅是作为一方代理人,还可以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在法律框架内居中调停各方矛盾。

我区按照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关于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于2019年成立了区法院律师调解室、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调解室以及重庆伟豪律师事务所、重庆信豪律师事务所律师调解工作室,2020年增加了重庆钦天律师事务所和重庆天亿律师事务所两个律师调解工作室。制定了《渝北区关于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遴选了13家律师事务所共90名执业律师组成了律师调解工作人才库。由人才库律师轮流每个工作日安排2名律师到区法院律师调解工作室值班,履行法律援助、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代理和矛盾纠纷化解等责任。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调解室则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选择一家律师事务所每个工作日安排1名律师到该中心参与法律综合服务和矛盾纠纷调解。4个律师事务所律师调解工作室,均配有不少于5名符合条件的执业律师为调解员,在区法院、区司法局指导下主要开展诉前调解。

试点至今,共计接待来访咨询1204件,受理诉前纠纷调解案件301件,调解成功27件。

成立特色法律服务工作站,助力特殊群体法律服务

针对老年群众易受骗上当,涉及家庭矛盾、财产分配等方面的法律需求比较突出,2018年,我区专门建立了一个老年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依托律师事务所,每天安排有执业律师值班,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成立至今,共接待群众925人次,现场解答法律问题678个,开展宣传活动3次,调解涉及财产分割、人身伤害、邻里纠纷、物业纠纷、医疗纠纷的案件36件,代理诉讼案件1件。

此外,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宜,我区还成立了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工作站、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2016年选派了15名律师驻站参加调解,加大妇女儿童的法律援助力度。近三年来,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工作站、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案件近200件,有效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区疫情防控律师服务团针对涉疫矛盾新发多发生的情况,积极组织律师参与编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常见法律问题参考》(第一辑)(第二辑)的起草工作,积极整理中央及地方出台的一系列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深入解读市、区相关政策措施,为企业现身说法,助力企业共渡难关。

疫情期间我区律师为企业复工复产作出风险提示150条,进行合同审查117件,提供法律建议和法律咨询443条,开展防疫法治宣传和政策解读172件次,参与处理涉企矛盾纠纷化解40件,开展企业“法治体检”34件,编发企业复工复产案例13件。向近500名群众宣讲疫情防控知识。15名执业律师参与市、区法律服务保障工作6件次。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