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坝里学党史 课堂上感党恩
渝北区“五老回家”讲党史活动走进大盛镇

本报记者 杨 青

退休教师冯明权在大盛学校给5年级的同学们讲党史

大盛镇青龙村老支书杨三全在院坝以拉家常的方式给村民们讲党史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朱云卿 摄



“红领巾是用革命先烈鲜血染成的,它是红旗的一角,你们要爱护……”3月15日,渝北区“五老回家”讲党史活动走进大盛镇,老支书在院坝里讲党史课,老教师把党的故事搬上了讲台,一段段感人肺腑的话语、一个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增加了党史学习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近日,渝北区组织开展以老干部回机关、老支书回村社、老教师回学校、老工人回企业、老战士回军营为主的“五老回家”讲党史活动,“五老”人员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生活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讲述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用切身感受叙述民生变化,用真情真话赞颂新时代。

党史进院坝:“绿水青山家乡美”

坡屋顶、小青瓦、白粉墙,屋前柑橘林园经久飘香、屋后御临河畔微风习习……在大盛镇青龙村太和场,一幢幢川东风格的民居农院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一走进农家院坝,欢快的歌声已经传来:“荒地变良田,柑橘一片黄。绿水欢也笑,吉山美家乡。乡村振兴加油干,感谢党恩照四方……”看着生活越过越好,土瓦房变成现在的三层大楼房,大盛镇青龙村63岁的老村支书杨三全自创歌曲《绿水青山家乡美》,以歌唱党的好政策和现在的美好生活,拉开了当天党史课的序幕。院坝里,几根长凳上坐满了前来听讲的村民。

作为土生土长的青龙村人,杨三全曾在此当了11年的村干部,历任二支部书记。当日的“五老回家”讲党史活动中,他以接地气的语言、拉家常的方式,侃侃开讲青龙村的变化,党的好政策。“以前村里土地大面积撂荒,草笼笼深得很,到处都是土瓦房、烂地坝、稀泥路,这几年党的政策好,我们村的新型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成功了,层层梯田映蓝天,新载果树排成行,荒地变良田,柑橘一片黄。”

“对头,这几年党的惠民政策一个接一个,有退耕还林补贴、种粮直补、优抚奖扶、养老补助、新农合医,还兴修人行及生产便道,现在土地改成梯田梯土,栽种优质柑橘果树,我们都是股东了,年初都领了分红!”村民们回想起这几年的生活,纷纷感慨今非昔比,多次自发地为老支书的讲述鼓掌。

“无论在哪个年代,党员都必须一切行动听从党的指挥,一心跟党走。我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虽然现在自己退休了,但有义务把党的历史讲给后辈人听,把身边的变化讲给年轻人听。”讲述完党史的杨三全感慨不已:“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支书,我将继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讲故事、讲党史,发挥余热,为乡村振兴作出一份贡献!”

党史进课堂:“光辉照耀我前行”

在离青龙村不远处的大盛学校,党史教育也搬进了五年级课堂。伴随着明媚的阳光,年近七旬的退休教师冯明权用3个故事,告诉学生们少先队员如何“红”起来、革命信念怎么“强”起来、基层责任怎样“担”起来。

“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从小沐浴着党的阳光茁壮成长。是党把我从一个无知的乡村孩童培养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冯明权一边用微微颤抖的手在黑板上用力写下他讲课的主题“党的光辉照耀我前行”,一边深情地说,“我第一次戴上了红领巾,别提有多高兴。

当时辅导员老师讲,红领巾是用革命先烈鲜血染成的,它是红旗的一角,你们要爰护。时时处处害怕把它弄脏了。”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是对那段岁月的珍惜和怀念。

小时候,冯明权每天早上六点钟出门,步行10多里上学,当时心中只有一个坚定信念:只有好好读书,人生才有希望。长大后,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他有机会进入高等师范院校深造,学费、书本费、生活补助费、住宿费都由政府补助。工作后,他如愿当上了一名教师,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青春,直到退休。“生活的变化串联起党的历史,一幕幕生动形象历历在目。”冯明权说。

“我深深地知道,如果不好好读书,对不起党对我的培养与教育。如果没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拿什么去教好学生呢?如果沒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教好学生只能是一句空话,那就辜负了党的培养、人民的重托。”说到动情处,冯明权老人话语铿锵有力,眼角微微湿润。

冯明权对大家说,他二十年的求学经历和四十年余年的工作经历都沐浴了党的阳光雨露,是伟大的党培养教育了他,没有党,就没有他的今天。“希望同学们学会感恩,永远跟党走,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夯实科学知识,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好学生!永不辜负党的恩泽,永不辜负老师们呕心沥血的教育培养。”

阳光映衬着一张张炙热的脸庞,讲台上,别着党徽的退休老师深情讲述,讲台下,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神情专注,台上台下目光流转……这一幕让人动容。

“冯老师用亲身经历讲故事、讲党史,引导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奋进,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长大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听完党史课,五年级一班学生奚欣动情地说道。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