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中明灯 开启追梦人生
——渝北区“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欧云霄

区残联对残疾人陈远棋家庭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改造

区残联组织专家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

区残联供图

在宝圣西路335号,残疾人陈远彬上下楼梯都使用区残联配备的康复器材

本组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胡瑾 摄

近五年,我区引进5家民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为辖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服务;发放4030件辅助器具,实现全区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全覆盖;每年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5场,通过市、区各级培训班累计为505名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1022名残疾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惠残政策30余项,每年办理约10万人次……一组组数据,映照了渝北区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坚定足迹,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十三五”以来,渝北区残联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残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倾力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无障碍改造、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年年获全市残联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创连续八年获全市残联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纪录,2019年荣获国务院残工委授予的“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优质的服务,热忱的帮扶持续让全区2.3万余名残疾人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

从“1”到“5”

家门口的康复解决大问题

今年6岁的多多(化名)从小就异于别的孩子,他喜欢独处,尤其爱看旋转的玩具。在2岁那年,多多被诊断为“孤独症”,必须及时到专业儿童康复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治疗。为了让多多接受专业的治疗,多多妈妈辞去了工作,每天从渝北出发,送多多到南坪一家儿童康复机构治疗。多年来,多多一家为此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

为了让更多像多多一样的孩子享受到“家门口”的康复治疗,渝北区残联一直在努力。2019年开始,渝北区残联大力引进高质量的儿童康复机构入驻我区,由最初只有1家儿童康复机构发展到5家。得知消息后,多多妈妈特别高兴,立刻为多多选择了离家近的一家儿童康复中心,同时,还在中心附近找到了一份兼职,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目前,多多已从刚开始的坐不住、不听指令,到现在能主动与人交流,多多的进步让妈妈很欣慰。

“十三五”期间,渝北区残联加快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为目标,重点抓好儿童康复和成人康复,在全市率先出台儿童康复训练生活补贴政策,累计为450人次残疾儿童和5家儿童康复训练机构发放康复训练补贴362万元;投入604万元帮助398人次残疾儿童参加听力、脑瘫、孤独症、智力康复训练;为142名残疾儿童、困难残疾人适配假肢、矫形器、助听器等;为残疾人适配轮椅、拐杖、助视器等辅具4030件;实施精准康复治疗服务1.6万人次,家庭医生签约并履约5895人次。

为完善康复服务保障,我区建成五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即听力言语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视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肢体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精神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辅助器具供应站,以22个镇街为基础建立了全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网络,针对各类残疾人不同康复需求,提供多种康复服务。同时,探索居家康复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55名骨髓损伤者进行生活重建培训;在茨竹镇、兴隆镇、石船镇、龙兴镇、统景镇、大盛镇为265名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中医理疗上门康复服务,为推进农村片区残疾康复服务获取宝贵经验。

创造机遇提升技能

让就业道路走得更稳

“我了解得越多,给大家的服务就越有针对性,对他们的帮助就越大,我的工作就越有意义。”30岁的视力残疾人颜斌是茨竹镇的残疾人专职委员,多年的工作经验,让颜斌对辖区残疾人基础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回想起当初与这份工作结缘,她打心底里感谢组织的关怀。

颜斌的视力障碍主要因遗传所致。2014年,颜斌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毕业后,在某环保公司实习,实习结束后,因视力障碍无法正式入职。“回到家后,我一直在问自己以后的生活如何继续,我又该怎么谋生?”颜斌告诉记者,这事对她的打击很大。直到2015年末,事情才出现了转机。当年渝北区残联工作人员了解到颜斌的情况后,为她安排了茨竹镇公益性岗位,成为了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她的职责就是为辖区残疾人服好务,帮助他们及时享受各类惠残政策,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身边。

受益的不止是颜斌。为了推进残疾人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区残联每年与区人社局等部门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5场。这五年,通过市、区各级培训班累计为505名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盲人医疗按摩继续教育培训、创业培训;为1022名残疾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对盲人从事按摩行业的给予扶持,给予符合条件的盲人按摩机构3000元规范化建设资金,根据机构安置盲人按摩师的人数,给予机构6000元/人/年的补贴。至今已有19家盲人按摩机构、136人次享受政策。

促进就业,教育先行。“十三五”期间,渝北区已形成覆盖学前阶段至大学阶段的残疾人教育资助体系。投入185万元资助学前到高中教育阶段残疾学生2565人次;投入166万元资助618人次残疾大学生(或残疾人子女)。开展拼音、识字等方面扫盲培训178人,全区632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已入学614人,实现“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5%以上”目标。

多举措破解因残致贫

用行动创造美好生活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用来形容梅龙伍再合适不过了。今年51岁的梅龙伍是渝北区石船镇民利村村民,4年前,他因重伤致残,一时间完全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在区、镇、村三级对口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梅龙伍的生活发了很大的变化。凭着扶贫好政策,他搬进了新房,发展起特色养殖业和种植业,家庭收入稳步增长,一举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帮扶干部扶我上马,我也得靠勤劳的双手将马儿赶得更远才是。”梅龙伍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几年前还穷得响叮当的贫困户摇身一变成村里的脱贫先进典型,梅龙伍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离不开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力拼搏,也离不开一系列政策扶持。在这过程中,区残联紧紧抓住脱贫攻坚主线,坚持在保落实、出成效上下功夫,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为推动残疾人脱贫帮扶落实落地,区残联救助因病、因灾造成家庭困难的残疾人1000人次;对残疾人种养殖大户进行扶持,按每户2-5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资金扶持;建设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吸纳周边残疾人在基地就业;对全区2户“一户四残”、2户建档立卡“一户三残”和26户建档立卡“一户两残”家庭投入14万帮扶资金,提供家居环境改造、产业帮扶、康复训练等帮扶措施。

除了帮扶贫困户脱贫摘帽,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也是渝北区“十三五”时期全力抓紧抓实的头等民生大事。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渝北区向16988人次贫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1287万元;向32589人次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3659万元;投入823万元资助46170人次三、四级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为8285人次三、四级残疾人发放城乡居民养老补贴70万元;投资247万元为87641人次残疾人购买团体意外保险;投入498万元救助残疾人848人次;投入561万元为2189户残疾家庭实施厕所、厨房、院坝等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

2020年,因新冠疫情,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渝北区残联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重点做好盲人按摩、一户多残、老残一体、无人监护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应急帮扶,疫情期间对110名因疫情造成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及一线医务人员的残疾人亲属开展了慰问。成立了重庆巿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渝北区办事处,通过广泛募捐,对残疾人帮扶救助工作进行有益补充,促进全区的残疾人救助体系更加健全。“十四五”,渝北区残联将以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加强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推进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阵地全区覆盖、调整惠残政策使之更适应当前物质生活水平等为重点,砥砺前行,推动全区残疾人事业更上一层楼。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