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农吴仕建的新“菇”算:
建新棚 提产量 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

吴仕建在查看香菇长势 本报记者 杨青 摄

本报讯(记 者 杨 青)立春过后,暖意渐浓。近段时间以来,古路镇吉星村食用菌基地技术负责人吴仕建很兴奋——基地里的菇长势良好,效益喜人。他准备推动基地继续扩建菇棚,提高产量,进一步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

“书记,您过来看看,有‘菌中之星’之称的花菇在我这棚里长得可好了!”近日,古路镇党委书记石品一行来到吉星村食用菌基地,吴仕建乐呵呵地带着他们参观基地。

“春节期间,香菇有些供不应求了!一天产500多斤都不够卖啊!”忙得不亦乐乎的吴仕建笑得合不拢嘴,“今年扩建3个菇棚的计划马上提上日程了,到时候产量可以提高3、4倍!”

记者看到,基地里十分热闹。运送香菇的货车轰鸣着,穿梭在一个个大棚间。菇农们将刚采摘的新鲜香菇一筐筐往货车上运送,争分夺秒地忙着,一篓篓香菇即将发往城区的各大菜市场、超市。另一边,菇农们分工明确,杀菌消毒、筛料分袋、种植菌料、摆放菌棒……一转眼功夫便把密密麻麻的菌棒摆放整齐。“这个季节,一边出新菇,一边准备新的菌棒,这一茬菇出完,下一茬新菇又出来了,全年保持不断。”吴仕建说。

吉星村食用菌基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是吉星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集体产业,由区政府投入155万元扶贫资金建立,包括3个高标准钢架大棚,目前均已投产。从原料配制、菌棒封包、菌棒灭菌到注入菌液、培育菌种,基地已形成完整的食用菌生产流程,主要生产对环境、技术要求高的中高端食用菌。去年,基地菌菇产量10多万斤,产值达100万元,集体经济迎来了第一次大丰收,辐射带动了周边50余名村民固定就业,其中有5人来自贫困家庭,全年合作社发放工资10多万元。“没想到第一年就喜获丰收,大大提升我们的信心。最近我们在建冻库和烘干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香菇价值。”吴仕建表示。

“有了这个基地,我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挣钱,时间灵活,每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一点也不比在外打工差,年底集体经济还有分红,日子是越来越好了。”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谢德珍告诉记者。“听说基地今年又要扩产量,还要增加几个菇种,鸡枞菌、竹荪价格更高,1斤涨个1、2元不成问题,明年集体经济收入还要增加,我们的分红也要跟着涨。”谢德珍算着账忍不住笑出了声。

金灿灿的阳光洒向食用菌基地,基地里不时响起爽朗的笑声和车辆相遇的鸣笛声,到处呈现出人勤业兴的景象。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