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融合”结硕果 集体经济奔头大
——大盛镇青龙村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村民股东分红记

本报记者 柯 雨

首次分红,村民“股东”们乐开了花

本报记者 胡 瑾 摄

“罗光全,资金入股5000元,土地入股4.05亩,共分红3740元”;“叶善芳,土地入股1.2亩,资金入股5000元,共分红1460元……”

2月9日一大早,大盛镇青龙村张灯结彩、喜庆热烈。该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第一次分红大会上,村民“股东”们依次上台领取分红,一手拿着股权证,一手拿着大叠现金,脸上乐开了花。

去年1月20日,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正式成立。得益于我区“三社”融合发展试点改革等举措,在村民的辛勤劳作和合作社的健康运营下,短短1年时间,合作社实现纯收益187万元。按照有关章程,当天合作社拿出101.2万元红利,分享给517户“股东”,平均每户分红近2000元。

土地入股,鼓起社员钱袋子

“今天我领到了4000多元,没想到过上了拿工资、分‘红包’的日子。”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社员黄福理掂了掂手里厚厚的“红包”,笑得合不拢嘴。

青龙村幅员面积2.42平方公里,辖7个社,有517户1265人。去年1月,成立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依托我区农村“双十万工程”,栽植大雅、沃柑、血橙等优质晚熟品种,并按照“一社三部”模式进行经营,探索出一条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子,鼓起了社员的钱袋子。

75岁的黄福理一家5口有5亩多地,孩子长期在外打工,过去老两口靠着务农收入糊口,生活过得马马虎虎。合作社成立时,当过十多年社长的他率先响应,带头以全部土地入了股,一年时间,他的“股权证”变出了钱。

据了解,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实行的是“8:2+1”股份分红模式:农户以1亩土地经营权或5000元资金为1股,占股80%;村集体占股20%;果园套种作物收益的100%归村集体。分配时,合作社提取10%公积金和5%的公益金,统筹用于扩大再生产、民生需求和以丰补欠,剩余部分由农户和村集体按股分红。

就近务工,拓宽致富新路子

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成立后,村民们就近务工更方便了。今年69岁的王克礼曾外出打工十余年,家里的4亩多土地撂荒多年,加入合作社后,王克礼家的承包地“生出了钱”,拿到了2000多元的分红。看到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年王克礼有了回乡务工的打算。“合作社成立后,村里的基建队时常有施肥、保洁的活儿干,在家门口干活更省心,也方便照顾家人。”和黄福理一样,当过好几届社长的王克礼对合作社的发展一直抱有很大期待。

据青龙村党总支书记、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理事长黄志介绍,去年在柑橘尚未产生收益的情况下,合作社一共挣了187万元,主要是提供社会化服务、基础设施劳务收入及对外租赁农机具收入。

“双十万工程”和“三社”融合试点的东风,为青龙村带来了项目、资金、技术等“活水”,也为青龙村带来了发展的活力。

乡村振兴,托起发展新希望

“未来,我们的集体经济发展会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收入会越来越高。”黄志说,青龙村将充分发挥“三社融合”发展的优势,把合作社办得更好。

青龙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体村民有目共睹。近三年来,该村完成了整村土地宜机化整治,建成了全市第一个丘陵山区现代化水果基地,搭建了西部地区最先进的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组建了全市首个农机专业服务队,建起了田园牧歌般的崭新村落……

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村里更多的变化还在酝酿,游家湾休闲度假区建设加快,循环农业、乡村旅游项目稳步推进……瞄准群众新期盼,乡村振兴战略正有力推进。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