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造纸进课堂 千年技艺放光芒
——中央公园小学“千卉源”社团传承非遗文化小记

孩子们用自己造出来的纸张作画

过滤纸浆

本组图片由本报通讯员 黄子立 摄

本报讯(记 者 蒋 婧 通讯员 黄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保持生命力的精神支柱、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近年来,中央公园小学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致力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校园特色社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组建了20多个特色社团,其中的“千卉源”社团将古法造纸术搬进了课堂,让一个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穿越时空”,学习掌握古法造纸术,探寻体验到了古老造纸术的奥秘和魅力,感受到祖国灿烂的文明。

社团活动瞄准非遗文化

“古法造纸术能走进我们校园,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千卉源”社团负责传授古法造纸术的教师梅寒感慨地说。

原来,2019年,梅寒老师经组织调动进入中央公园小学工作,被安排到“千卉源”社团担任指导教师。“社团活动以什么文化为主题呢?”梅老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最终选择了古法造纸术这种古老的非遗文化技艺。

“一张纸,包容了大千世界;一种文化,蕴含了数千春秋。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可以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梅寒老师道出了选择古法造纸术作为社团活动主题的初衷。

梅寒老师的想法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校长陈红梅对社团活动精心指导:“要立足传承古法造纸术这种传统文化,与学校‘赏心悦目,春暖花开’的办学理念结合起来,教育学生爱家、爱校、爱渝北、爱重庆、爱祖国。”

然而这时的梅寒,并没有掌握古法造纸术。好在她在此之前了解到,贵州有一位国家级造纸技艺非遗传承人,可以前往学习。

自当年8月开始,梅寒老师在学校的鼎力支持下,前后三次前往贵州“取经”,当起了学徒。而“学艺”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最初时老师并不愿意教她,但梅寒没有灰心,她依然坚持求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悉心教授。在现场实地潜心学习中,梅寒对造纸的每一个环节都认真深入体会,把握要领,最后完全掌握了古法造纸技艺,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古法造纸激发文化传承

“教学中,我从造纸术是祖国‘四大发明’之一入手,激发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梅寒说。

“这么漂亮的叶子,这么鲜艳的花朵,是怎么进入纸张里的呢?”

“这纸里的草还散发着草香呢!”

2019年9月,当梅寒将自己制作的花草纸在课堂上向孩子们展示时,一下子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梅寒向孩子们介绍古法造纸的渊源,讲述汉代造纸术流程,感悟先人的智慧。“花草纸,是一种源于中国最古老的手工造纸法制造出的纸张,在未干的纸浆上直接铺花草,经特殊处理及自然烘干而成。”梅寒向孩子们介绍说。

在梅寒的介绍中,孩子们了解到了古法造纸术的流程:煮料、漂洗、打浆、打槽、抄纸、晒纸、揭纸。

随后,梅寒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花草纸的实际制作阶段,每一节课都悉心传授1-2个制作环节的技巧。

当孩子们掌握了整个制作流程技能并制作出了精美的花草纸后,大家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化身成为了一名造纸小工匠。学生胡梓函说:“这是我第一次做手工花草纸,感觉好神奇啊,白花花的纸上点缀着花草,就像在书写着什么,既让人惊喜,更让人惊叹古人的智慧!”

在掌握了花草纸制作技能基础上,梅寒还让孩子们掌握了水印纸等手工纸的制作方法。

传承创新学科融合

“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也是新奇的,非遗文化还给孩子们插上了创新的翅膀。”梅寒说。

课堂上,孩子们在造纸过程中加入了不少奇思妙想。

“老师,这纸张里的花草时间久了要褪色,能不能让它保持鲜艳呢?”

“这纸张沾水要湿,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针对孩子们的想法,梅寒老师与自然科学老师联系,没想到自然科学老师还真解决了这些问题,经过技术处理后的花草纸,其间的花草还真的不会褪色了,而且纸张即使沾水也不会湿了。

在造纸基础上,孩子们还在继承传统技艺基础上有了不少创新,利用纸张制成信纸、做成书签、制作灯笼、汇成作业本等成品。

立足非遗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非遗,是一份执着,一份坚守,更是一份情怀。”校长陈红梅说,学校将以传承古法造纸术这种千年技艺为契机,让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在陈红梅看来,古法造纸术这门社团文化课程已经激发起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这门课程还大有潜力可挖。比如,水印纸就大有文章可做,可在纸里制作出“金陵十二钗”、水浒一百单八将、西游记人物等水印图案,也可立足渝北地域特色文化、巴渝文化、中华文化等,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利用古法造纸术这种非遗文化载体,让孩子们感受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下一步,我们‘千卉源’社团将按照学校的要求,进一步深挖造纸文化内涵,让孩子们在掌握古法造纸术的基础上,感受到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的文化,感受到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以及为世界文明作出的卓越贡献。”梅寒老师动情地说。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