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峰山镇旱土村:美丽乡村画卷正舒展开来

村民的院落装点一新,乡愁味更浓

天刚亮,玉峰山镇旱土村党总支书记詹成伟便开始了忙碌的一天。眼下,在“双十万工程”建设现场,大家正忙着栽种新购入的李子苗和梨苗。

2020年新增的2000多亩土地经过宜机化整治,小块、分散的田地被打通,已颇具规模。“等果树投产后,集体经济的收入将大幅增加,大伙都盼着这一天早点到来。”詹成伟说。

旱土村的变化远不止这些。元旦前夕,记者探访旱土村,刚到村委会,就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道路平坦宽阔、整洁干净,道路两边一栋栋明黄色的民居,让整个村落显得生机勃勃。

“双十万工程”是这两年村里的热词。“2019年我们启动了80多亩地的宜机化整治,2020年又新增了2000多亩,奔着早日投产的目标,大伙都铆足了劲儿。”在詹成伟看来,“双十万工程”为村里送来了致富希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去年3月,旱土村启动了新一轮的“双十万工程”建设,新增的2000多亩地就位于旱土村村委会背后,村干部和村民们一起见证了“双十万工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小田变大田,梯台变缓坡,宜机化整治令原本小块、分散的土地更易于耕种。村里经过商议,决定种植李子和梨,同时在林下种植西瓜、番茄等果蔬,实现创新增收。

为了赶在年底前种上果苗,去年11月,詹成伟和同事们辗转奔赴河南、万州、永川等地,联系商家、对比品质、选购果苗……忙得不亦乐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果苗采购进展顺利,项目如期推进。如今,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新种下的一排排果苗迎风而立,托起了旱土村村民的致富希望。

干净整洁的乡村,不仅能留住乡愁,也能让更多村民受益。在旱土村徐家湾,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而整洁,鲜花、坛子等物件看似随意一摆,将一个个农家院坝装点一新,呈现出天然纯朴的乡村景观。

2020年,玉峰山镇加大投入,持续提升村容村貌,使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观,旱土村从中受益匪浅。

“整治以前,我们这里周边环境不太好,影响生活和出行。”旱土村村民陈学会说,整治过后环境变好了,出门也方便了,生活越来越舒心了。

去年9月,玉峰山镇着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不改变原有布局和建筑的同时,对这里50多栋房屋的外立面进行了综合整治,穿上了统一的“新衣”,屋内的厕所、厨房等也进行了升级改造。此外,当地政府还在农家小院新栽了花草树木,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环境比以前干净整洁多了,我们住得更舒心了。”提起村里的变化,村民曾令福赞不绝口。

不仅如此,同步推进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工作,也加快了旱土村的“美颜”速度。

为了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玉峰山镇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健全设施设备、组织保洁队伍,确保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定时清运;推行简便易行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式,增添分类投放装置80余套,实现就地分类、源头减量和资源利用。同时,持续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投入资金248万元,引导农户新建和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804个……村民携手扮靓人居环境,也将守护美丽家园的观念留在了心中。

旱土村的“外来媳妇”刘亚玲早年外出打工,如今定居在村里。“村里旧貌换新颜,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在这里和城里一样方便。”文明新风提升了乡村“颜值”,让刘亚玲喜上眉梢。

如今,走进旱土村,宽阔整洁的道路、崭新便利的健身器材、醒目的文明宣传标语……处处呈现出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

记者手记>>>    

把幸福写在群众的脸上

   

绿山青山生活美,乡村振兴笑颜开。回眸过去一年,在玉峰山镇旱土村,乡村振兴奏响了一曲奋发有为的幸福乐章。

该村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为抓手,大力推进实施“双十万工程”,扎实打造美丽乡村,谋划推进乡村振兴。一年来,该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文明风尚蔚然成风……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交出了一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民生答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群众笑逐颜开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十四五”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期待渝北更多的乡村焕发生机,奋力描绘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


共话发展>>>    

家乡面貌新 发展信心足

 

曾祥辉

黄松

刘亚玲

●旱土村村民曾祥辉:

去年10月,51岁的曾祥辉有了一份新差事:当上了村里的环卫工。过去在外务工,如今在家乡做保洁,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令他十分满足。每天早上,他从家步行20分钟就可以达到工作区域,对村委会门前的两条街进行清扫。对于自己的工作,曾祥辉十分上心。

“除了保洁清扫,我们也会跟乡亲们打招呼,提醒大家不要乱扔垃圾。”在曾祥辉看来,村里最大的变化是变得更加整洁了。过去,碰上三六九赶场天,热闹过后路面都会留下不少果蔬垃圾。如今,曾祥辉和同事们每天至少清扫两次,村里还增设了垃圾分类设施,热闹的集市过后,路面也能保持清爽整洁。“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都提高了,会主动进行垃圾分类,也越来越讲究卫生。相信我们村会一天比一天更漂亮。”曾祥辉说。

●旱土村村民刘亚玲:

作为一名嫁到旱土村的外来媳妇,被问及村里最大的变化,“90后”刘亚玲脱口而出的第一个词便是“交通”。

“现在进我们村的公交车也变多了,搭乘838可以到两路,搭乘814可以到铁山坪,方便极了!”刘亚玲告诉记者,从2011年嫁到旱土村以来,她见证了村里交通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村里路况差、货车多,如今,宽阔的硬化路通往家家户户。得益于交通的发展,这两年,刘亚玲和丈夫搬回了村里居住。

不仅是外出方便,交通的变化也为孩子们上学增添了便利。“小孩上学有校车接送,我们家长也省心多了。”刘亚玲说,每天早上7点,校车准时在家门口发车,下午5点20分左右送孩子回家,村里过上了城里的生活,也让更多像刘亚玲这样的年轻人选择回乡生活。

●花语树亲子农场管理人员黄松:

“工作更近,生活更方便了。”提起这一年多的变化,花语树亲子农场管理人员黄松也有这样的感受。疫情之前,黄松常年在外打工,去年春节后,因为疫情原因,黄松选择了就近务工。借着花语树亲子农场开业的机会,黄松就近谋了这份差事,担起了农场的管理工作,和他一起找到新差事的还有同村的几位村民。

“玉峰山生态环境好,适合孩子们亲近自然、开展课外研学。去年4月开业以来,我们的小客人络绎不绝。”黄松介绍说,这个规划面积500亩的亲子农场以开创中、小学科普以及社会实践教育示范基地为目标,打造集自然生态教育、体能素质感统训练、亲子家庭教育以及主题游学活动为一体的亲子户外拓展基地。

过去,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并不容易,得益于近年来玉峰山镇乡村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像黄松一样就近务工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了。“希望新的一年,农场能有更好的发展,有更多游客来玉峰山体验繁花美景、享受采摘乐趣。”谈到未来的发展,黄松满怀期待。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