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改革让金凤村一年蝶变

本报记者 杨 青

1月5日,小寒,大湾镇金凤村在晨光熹微中醒来。此时,金凤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理事长路良敏早已在桃树林里忙碌起来。放眼望去,山坡上连片的桃树林里,村民们正忙着给桃树除草、施肥、修枝,桃树林间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没想到短短一年功夫,这荒山就变了果园,变成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聚宝盆’。”路良敏感叹,作为金凤村改革的“见证者”,她深知其中的不易。

能够如此迅速地激活“人”“地”“钱”等资源要素,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这还要从金凤村的“三变”改革和这漫山遍野的桃树说起。

资源变资产

激活“沉睡”资源,开拓发展新路子

过去的金凤村因地处偏远、发展滞后,近70%的农村承包地被弃耕,村中80%以上劳动力外出务工,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32人、边缘户2户9人,是支柱产业“空白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老人妇女儿童“留守村”。

绿色沃野孕希望,阡陌纵横显生机。如今的金凤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老百姓安居乐业,成为市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村。这是为何?

“这是因为我们村在‘三变’改革中,激活了沉睡的土地资源。”金凤村党支部书记路良敏介绍,村里一直都想谋发展,可是心有余而“钱”不足,而村子最大的资源只有满山的土地。

如何唤醒“沉睡”的撂荒耕地资源?如何带动村民增收、村集体壮大?面临这一系列的困境,村“两委”班子认为把荒废的土地集中利用起来,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是关键。

2019年,渝北区推进农村“双十万工程”建设,探索丘陵山区乡村振兴之路,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何不抓紧这个好机会,把我们的土地也整治出来?我们以前有‘金凤桃乡’的美誉,能否重新捡起这个产业……”村支“两委”经反复商讨后,在大湾镇党委支持下,决定积极响应”双十万工程“建设,进行土地宜机化整治,将桃子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

去年8月27日,挖掘机开动的那一刻,路良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沉睡的荒地一下子就要变成了灵活可运用的资产了。”该村实施了整村推进宜机化整治,将杂草丛生的一个个山头、一片片闲置地开垦成了整齐划一、沟路相连的标准农田,打造了近4000亩横竖交错的经果种植基地,种上了经济价值较高的夏至糖桃、晚熟沃柑等品种,金凤村的产业发展之路由此正式开启。路良敏算了笔账:春可赏桃花,夏可摘桃,一亩地至少有4000元的收入,比种植传统农作物高得多。

金凤村7社村民袁光芳拥有4.6亩土地,她指着整齐划一的果园说:“我的土地原本是在小山坡上,做农活时,挖啊,扛啊,捡啊,都很累人。我不谈这个,种粮也赚不了多少钱。改造后,土地平整,可以开拖拉机。再过几年,这片土地将成为我们家的‘金山’”。

但在经果林种植到投产之前,如何合理利用这个“空白期”?村干部反复商讨,确定在果林内套种西瓜、茄子等作物,让合作社在果树挂果前的“空白期”也能有经济收入。去年夏天,金凤村合作社通过套种西瓜实现了4万余元的收入,首次打破该村集体经济收益“零”的记录。加入集体经济的3个建卡贫困户也实现了获利分红。

随着“三变”改革的不断推进,金凤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劲头越来越足。

资金变股金

精准施策做大“蛋糕”,壮大集体经济

有了好的产业和发展意愿,路良敏又开始为资金短缺问题头疼。因果树基地才建立没有收益,村民的工资与土地流转费用又必须按时支付,如何获得资金维持后续运营?正当路良敏迷茫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2019年,渝北区拉开了以“三社”融合发展为抓手的农村“三变”改革序幕,在政策支持下,金凤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正式挂牌,内设生产合作部、供销合作部和资金互助部,实行现代股份制企业运营。如今,路良敏又多了一个身份,金凤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理事长。

“成立合作社以后,我们就可以把资金变股金,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金凤村以股份合作为核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到统一的产业平台上,通过资金股份化激活和放大资金使用效益,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增收。其中,村集体以30万元资金入专业合作社,享有股权权利,143户村民将个人资金71.5万元、584户村民将2677.5亩土地折价107万元入股合作社,成为了合作社成员。

舞台初具规模,乡村振兴的戏怎么唱?金凤村利用这些土地和资金,又谋划起了新蓝图。“我们以金凤村为核心,发展近5000亩特色桃子,与沿线的龙洞岩村、杉木村连片打造万亩桃乡,配种李子、沃柑等应季水果,注入农耕体验、亲子游玩、盆景展示等元素,计划打造成全市最大的桃花观赏基地,两年后,这里将会变成一个集农耕体验、亲子游玩、盆景展示的金凤桃源公园。”路良敏介绍。

“过去,种玉米、红薯,效益不高。现在村子里已经建立了果园和合作社。我用土地和现金入了股,就等几年后我的‘股票’大涨了。”村民陈挺对果园发展充满信心。

随着“三变”改革的不断铺开,在这片桃源迸发出来的蓬勃生命力,让村民对这片土地寄托着越来越多的希望。

农民变股东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增加村民收入

“陈善高,分红435元!”“曾国福,分红435元”……2019年8月30日,在金凤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成立后的第一次分红大会上,金凤村村主任杨兴文逐户念着名字和分红金额。

当听到自己名字的时候,曾国福激动得坐不住了。他不断搓着双手,小跑着上台,庄重地在表册上摁下手印,接过了几张崭新的百元大钞。

在拿到这份分红之前,曾国福和老伴儿陈后素一直在合作社务工,当起果园的管护员,按天计算工钱,半个月就有了3000多元收入。尝到甜头后,去年,老两口拿出5000元资金入股了合作社。“有分红,还有打工收入,我家的生活更有盼头了。”将435元揣进兜里之后,曾国福笑得合不拢嘴。

像曾国福一样,当天分红的143名村民过去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能定期参加分红的股东。合作社成立后,全村727户农户全部成为股东,与合作社建立起利益共享机制,每年的经营收益,合作社分30%用于发展管理、再生产,帮扶贫困户等公益性事业分5%,剩下的65%分给入股农民。与此同时,合作社还提供了60人的工作机会,每年平均为群众增加务工收入上万元。

事实上,村民获得的远远不止分红和务工收入,还有因合作社带来的“隐形收入”。合作社依托资金互助部,吸引村内有意愿的农户参与,按每户5000元标准入股资金互助部,利用筹集的近10万元资金,组建种植专业化服务队和小型工程施工劳务队,配备液压挖掘机、拖拉机、电动喷雾器、大地钻、钻头(打孔机)、打药机等机具设备。

种植专业化服务队统揽全村3500亩桃园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科学规划管护分区7个,每个片区确定片长1名、职业农民10人左右,近100名村民参与到了4万余株果树的管理中来,有了专业的设备和人员,果园实现了机械化耕作、管护,既大幅提升经果品质,还有望进一步增加桃子产量。小型工程施工劳务队则承接了渝北空港新城S片区和方家山公园覆绿工程,解决了金凤村近80个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

放下锄头,收起镰刀,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冉隆芳成了一名绿化工。而村里的“三变”改革,又让她成了合作社的股东。“每次合作社组织去空港新城栽植草木,都是统一车接车送,还管午饭,一天有150元的收入,现在有务工收入和分红收益,算起来是两份工资。”冉隆芳笑呵呵地说。

随着“三变”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今,在金凤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里,越来越多的群众正尝到抱团发展的甜头。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