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全力推进“双十万工程” 让撂荒地结出“金果果”

随着“双十万工程”的推进,江口村的产业有了新发展

本报记者 胡瑾 摄

本报讯(记 者 杨荟琳)记者近日从区农业农村委获悉,近年来,我区坚持以土地宜机化整治为基础,聚焦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组织化、品牌化、信息化、景观化,大力实施10万亩经果林、10万亩生态林“双十万工程”,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目前,全区累计实施经果林6.84万亩(含笋竹0.48万亩)、生态林8.75万亩。

走进统景镇江口村,河畔的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已经完成宜机化整治的条田里柑橘苗整齐排列,黑化过的沥青路沿着河边山坡起伏绵延走向远方,经过人居环境整治的巴渝风貌农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我们村的变化得益于‘双十万工程’的推进。现在我们村产业有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同步推进,乡亲们有了新期待,日子自然越来越有奔头。”说起2020年村里的变化,统景镇江口村党总支挂职副书记任地很是感慨。

任地告诉记者,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江口村的产业发展都是弱项,外出打工就成了很多青壮年的选择,村里没有了劳动力,土地没人耕种就成了撂荒地。自从实施“双十万工程”后,镇里和村里鼓励村民们用自家土地入股,入股后,村民不仅有土地租金收益,经济发展好了还能分红,如果在基地做工,村民还有劳务收入。

“以前我一般就种点谷子,基本也就够自己吃,现在村里发展规模化种植,政府给我们送来了优质柑橘苗,还鼓励我们在旁边套种南瓜、辣椒、茄子,帮助我们增收增产,加上我在基地做工,自己还养了点鸡鸭,算下来的收入比之前单纯种地好多了。”江口村村民叶善彬告诉记者。

据任地介绍,目前,江口村1700余亩耕地已经全部完成“宜机化”改造,铺设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系统,种植优质柑橘超30000株,套种各类蔬菜500余亩,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江口村的变化仅仅是渝北区“双十万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在推进“双十万工程”建设过程中,我区聚焦规模化,实现集中连片,以规模效益集聚为目的,按照整村整镇推进思路,突出成片成林,做到重点镇村示范,重点区域带动,发展“花椒村”、“仙桃村”、“柑橘村”等特色产业村25个。聚焦机械化,推行宜机化整治,按照地成方、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进行整治,实现地块小并大、弯变直、陡变平、零变整,完善耕作道、灌溉排水等基础设施,形成道路相通、沟渠相连的互联互通格局,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聚焦智能化,强化科技运用,广泛应用机械化耕作、智能化灌溉、设施农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应用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拖拉机等节本增效的智慧化农机装备,变农业生产“自力”为“智力”。

同时,我区聚焦组织化,培育专业团队,建立农民互助股份合作社,围绕生产、供销、资金服务,组建劳务输出、技术服务等专业队伍,参与“双十万工程”土地整治、植树、管护等环节建设。聚焦品牌化,优化品种品质,严把品种筛选关、种苗质量关,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建立区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动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大力推广“花果渝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聚焦信息化,加强供产销对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渝北名特优农产品销售线上线下一体化。期间,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直播带货,促进农产品触网营销。聚焦景观化,推进产景融合,按照“林区即景区”思路,经果林整齐划一、成行成列,呈现出繁花满山、硕果满园的迷人景色,生态林注重季相、林相,形成四季变换、多姿多彩的美丽画卷。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