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了 乡村更美了——茨竹镇推进绿色发展侧记

本报记者 张泽美 通讯员 黄馨仪

茨竹镇放牛坪村,群山环绕,农家小院点缀其间

通讯员 黄馨仪 摄


群山环抱、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村容整洁……走进茨竹镇,浓浓的乡土气息和勃勃生机迎面而来——干净整洁的乡村公路和别致典雅的农家小院,把乡村装扮得很漂亮,置身其间,倍感神清气爽。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2020年以来,茨竹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紧紧围绕“美丽新茨竹·养生避暑城”定位,大力推进“双十万工程”建设、污染防治、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让优良的生态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

发展绿色生态

为乡村产业增值奠定基础

如何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让老百姓守着绿水青山不再受穷?茨竹镇给出的答案是,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

在放牛坪村,平整的土地上,一棵棵梨树苗迎风而立,梨树下套种的萝卜长势喜人。2020年,茨竹镇按照“一圈三带”农业产业发展布局,新建2200亩经果林和10500亩生态林,完成经果林“宜机化”整治5000亩,栽种翠冠梨苗木6.67万株、枳壳及柑橘苗木2万株、雷竹1.3万株,目前,所有苗木存活率均在95%以上。

该镇还大力实施国土绿化项目,种植好景观林,选择以香樟、晚樱、茶花、桂花等为主的优良树种,做到绿化、美化、香化、产业化齐头并进,共完成“四旁”植树2400余亩、疏林地培育5500亩、退耕还林6000亩、雷竹栽种2500亩、道路绿化45公里。同时,在华蓥山自然保护区开展复垦复绿工作,复垦复绿面积达121.8公顷。还在南北大道重要出入口控制扬尘,建立镇级、村级农膜回收点共15个,全年回收地膜、棚膜等12.8吨,生态优先、系统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如今,茨竹镇的景观树多了,山水绿了,空气清新了,随处可见绿树成荫、花草相拥,让村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变化。

狠抓污染防治

为乡村美丽打好碧水保卫战

茨竹镇中河社区污水处理厂是该镇环境整治的重要工程,于2018年完成扩建并试运行,排放标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服务周边2000余人。

茨竹镇高度重视污染防治工作,近年来,建成中河社区、茨竹村两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达到430立方米。2020年,该镇又投资900多万元完成雨污管网铺设7.5公里,投入30多万元对镇周边五口黑臭水体、淤泥进行彻底清理整治。

除此之外,该镇还在放牛坪村创新构建“污水——处理加工——施肥浇灌”循环机制,将污水处理后,又把达标的水体用于森林施肥、梨园浇灌,促进了生态循环利用,大大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

不仅如此,该镇还坚持把河道管理保护、治水护水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满足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具体行动,建立了河长制相应的镇级、村级巡河制度,保护河流资源,完善管网维护,统筹推进,系统治理,着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让群众在近水、亲水、观水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着力民生改善

让村民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2020年,茨竹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脱贫攻坚为落脚点,深入推进危房改造、黑化美化农村道路等工作。

记者在方家沟村和大面坡村看到,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连接着每家每户。“村里现在是大变样了,原来的土路现在也修成了柏油路,我们出行也方便了,以前住的危房变成了新房,下雨天也不漏雨了。”一说起村里的变化,大面坡村村民刘向林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哇,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周边环境也变好了,就想着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自己住着也舒服。”

“2020年,我们新建农村泥结石道路50公里,黑化美化农村道路50公里,在210国道、后河流域沿线等重点区域实施农村人居环境院落改造,新建居民新村10个,完成中河场镇、秦家场镇风貌改造,实施南北大道沿线‘彩色林’建设。”茨竹镇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该镇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抓好环境卫生工作,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新建、改建卫生厕所2600余个,对402户民居进行风貌整治,门前建立了花坛,种植了三角梅、茶花、春娟等多样花种,用高低错落和四季搭配的花草装扮人居环境,昔日院落里脏乱差的死角成了院落绿化美化的“小景点”。

该负责人表示,2021年,该镇将持续推进“双十万工程”建设、污染防治、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全力打造特色产业强镇、生态休闲美镇、旅游康养名镇,为老百姓营造一个碧水青山、绿色环保、和谐宜居的环境。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