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图书馆你爱了吗——看区图书馆如何让书香浓郁渝北

本报记者 杨荟琳

区图书馆内的科技体验空间

区图书馆数字技术的应用让市民借阅书籍更方便

市民在24小时城市书房看书

家庭图书馆“馆主”胡晓红引导孩子们一起阅读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胡瑾 杨荟琳 摄


阅读是创造财富的精神摇篮,是储备能量的重要方式。打开书籍,如同与一位阅历丰富的沧桑老人沟通心灵;翻开书页,如同打开靓丽的窗户让雨露滋润心房;品味字里行间,五味人生涤荡着柳暗花明的心魂。

如果你是一名阅读爱好者,那么你一定会对渝北区图书馆这些年的变化表示惊讶:家庭图书馆品牌越来越响、随处可见24小时自助图书馆、各种数字图书馆服务层出不穷……

“十三五”期间,渝北区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在全民阅读活动品牌打造、24小时自助阅读、新技术服务手段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渝北区“品味书香,超越梦想”家庭图书馆建设获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一届公共图书馆创新创意征集推广活动“最佳创新奖”。

把图书馆“搬”回家

让居民阅读更方便

每逢周末,家住木耳镇公租房小区的颜燕就会驱车来到了渝北区图书馆借阅书籍。凭家庭图书馆的借阅卡,颜燕一共借阅了38本图书,这其中有童话故事、绘本、科普等。“这都是给孩子们准备的。”颜燕告诉记者。

原来,为了让社区的孩子们看到更多的书籍,颜燕加入了渝北区家庭图书馆。至此,每个月,颜燕都会自己开车到区图书馆借一批书回来,然后利用周末,邀请住在附近的孩子们到她家里看书。现在每个周末都会有十多个孩子到家里来看书,她的家也成为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这样我就把图书馆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让孩子们在家附近就可以看到更多的书籍。”颜燕说。

如何让不会动的书籍流动起来?渝北区图书馆创新地提出了家庭图书馆建设思路,依托公共图书馆资源,通过家庭图书馆带动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和社区居民开展阅读活动,形成“图书馆+家庭”的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创新推动全民阅读。截至目前,区图书馆已发展家庭图书馆成员100多个,2018年渝北家庭图书馆建设获中国第一届公共图书馆创新创意征集推广活动“最佳创新奖”。

设置24小时图书馆

为您服务“不打烊”

住在空港新城广场周边的市民在沐仙湖公园散步之余,还有一个新去处——城市书房。小清新的装饰风格,远远地望去,你可能以为是个小有情调的咖啡馆。走近一看才发现,这是渝北区图书馆为市民们打造的城市书房,并且这个书房还是24小时“不打烊”的。

近日,记者看到,新城广场的24小时书房里坐满了小读者,有的埋头苦读,在书的海洋里自由徜徉;还有的趴在书桌上小憩,享受惬意的休闲时光……置身其中,仿佛时间都放慢了脚步。

“虽然书房不大,但是书籍品种比较全,可以满足居民们的日常阅读需求。”图书馆副馆长陈群介绍,这也是渝北区全民阅读推广的新举措。

据了解,我区以“政府主办,社会单位参与”模式,在全市率先试点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将图书馆延伸到馆舍以外并实现24小时阅读“不打烊”。2017年在渝北区水木天地商圈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幸福书屋(桉树林分馆)”,成为重庆市首家建在商圈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截至目前,渝北已在广场、商圈、社区建成7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借力数字化技术

让阅读不受时空限制

今年疫情期间,家住宝圣湖街道万湖路社区的居民肖潇每天晚上都会打开渝北区图书馆的官方微信号,开始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

现在的渝北图书馆已经不再只提供线下的阅读服务了。依托新技术的应用,渝北区图书馆已经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型。

打开渝北区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你可以线上阅读,还可以线上听书,不用专门驱车前往实体图书馆进行阅读、

不仅如此,为了让阅读突破时空限制,区图书馆一直以来都在加强新技术应用,致力于打造多元化、全媒体公共服务平台,使广大市民享受到了先进科技带来的图书馆新体验和新服务。“十三五”期间,该图书馆开通渝北区数字图书馆平台,开发渝北区手机图书馆和有声图书馆;开设“静态展陈+动态体验”的数字体验区;引进RFID自助借还系统、人机互动体感阅读设备、“二维码自助下载借书机”;开通“你阅读我买单”读者荐购平台;开通微博、微信号,积极开展数字阅读活动,推动实体阅读和虚拟阅读协同发展。

同时,渝北区图书馆还与重庆书香网合作,集中收藏重庆本土名人出版的关于文学、书法、美术、摄影等方面的著作,建成“重庆名人文献馆”,并依托渝北名人——“巴渝第一状元”冯时行名人效应,还原宋朝时候的书房,建设“状元书房”,打造一个集阅读体验与参观为一体的阅读环境,宣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