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居民出门可见在家可听增强防诈意识——双凤桥街道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小记

双凤桥街道桃源社区组织网格长、网格员提醒经营户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本报记者 王彦雪 摄

近年来,由于具有花样多、更新快,且受众不单一等特点,电信诈骗类案件一直频繁发生。为了帮助居民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双凤桥街道深入分析了辖区发案形势,制定了工作措施,让资料海报“贴起来”、宣传喇叭“响起来”、信息短信“发起来”、诈骗案件“讲起来”,把防范电信诈骗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努力降低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

防骗资料+防骗海报,让居民出门可见

这段时间,家住双凤桥街道空港圣地小区的居民邹红双注意到,小区里关于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海报多了起来,小区的宣传栏、楼道口、电梯里,时时处处都可以看见各式防范电信诈骗的海报和资料。

“我觉得这样的形式很好,毕竟我们辖区居住的老年人多,就是要这样高密度的宣传,才能让更多人注意到这些防范知识,进而提高警惕。”邹红双告诉记者。

邹红双感受到的,正是双凤桥街道防范电信诈骗采取的实实在在的措施之一。自全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百日攻坚”宣传行动开展后,街道各村(社区)在每个小区主要出入口、每栋居民楼电梯口或电梯内等醒目处,在学校、公园、银行、企业、商场、超市、酒店、办事大厅等人员密集场所醒目处,在车站、轻轨站周围等交通枢纽醒目处张贴防诈反诈宣传海报,让居民出门就能看见防诈骗宣传。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还特别针对发案较多的小区做好入户走访宣传,切实将防范诈骗知识传递到居民。截至10月中旬,双凤桥街道印制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张贴海报600余张,全覆盖张贴辖区电梯、楼栋警示宣传单3万余张,覆盖辖区280余家企业和50余个物业小区及单体楼,切实做到了让居民走出家门口就能看到宣传资料。

小区喇叭+视频短片,让居民在家可听

只让居民经常看见宣传海报,双凤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认为还远远不够。“有的老年人眼睛不好,或者有的不识字,就算让他们看到了,也不一定能接收到相关知识。”该负责人说道。

为此,双凤桥街道统一购买了73个小喇叭,并创作了防诈宣传顺口溜,集中利用73个网格宣传小喇叭和120余个物业喇叭每天下午5-7点在辖区循环播放。各网格在夜间巡逻时间,也将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录音在辖区各小区内循环播放,让居民下班回家就能听到防诈骗宣传,提高了居民的防范意识。

“这些顺口溜真的挺有用,之前我妈妈独自在家的时候就接到了一个‘中奖信息’电话,叫她交200元手续费就能得到价值3999元的手机,我妈直接给对方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小区喇叭里天天都说了的,然后她就把电话挂了。”说起这些宣传喇叭的功效,金色阳光小区的居民岑光就很有感触。岑光说,自己一家人都是农转城人员,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以前就发生过上门推销所谓净水器,家里人受骗的经历。“毕竟平时我和爱人都要上班,只有两个老人在家,就怕他们遇到这类问题。没想到,小喇叭居然能让他们筑牢防骗防线。”岑光感叹道。

不仅是“小喇叭”帮助居民提升防骗意识,这段时间,双凤桥街道还充分利用渝北区防诈骗资料库资源,下载宣传视频和图片,积极提供给辖区物业、商户和企业,动员物业企业在小区出入口处、电梯广告位播放宣传视频,并联系辖区内商场、超市、酒店、电影院利用LED等播放宣传视频。宣传行动开展以来,街道网格员夜巡播放录音共计3212天次,覆盖街道所有小区和企业,防骗宣传达到了预期效果。

信息短信+诈骗案例,让居民学以致用

双凤桥街道还与双凤派出所紧密合作,把信息短信、诈骗案例课堂都作为宣传途径,以更多元化的手段筑牢居民防骗的思想防线。

双凤桥街道联合双凤派出所,将身边的真实案例制作成网络宣传品,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进行发布、转载,获得了较高的关注量,增强了群众防网络诈骗意识。另一方面,将身边的真实案例编辑成短信简报推送或通报,并通过社区、网格员及时发送到各居民手机上,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居民在家中就能学到反诈骗知识。数据显示,自行动开展以来,街道及派出所通过微信发布警情提醒30余次、防诈提示40余条,推送警情通报30余条,网格推送反诈信息260余条次,受众达4.8万余人次。

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双凤桥街道下属各村社还加强了与社区民警对接和配合,加大对网格员、居民小组长、党员干部和居民开展讲解培训,深入社区阵地、小区院坝、广场、超市等场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主要以案例讲解的形式,将防诈骗知识传递给群众,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宣传,努力让每一个居民提高反诈骗意识与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10月中旬,街道和派出所共开展讲解培训20余场次,向1800余名居民传导了防诈骗知识。在辖区施能电力、万向钱潮等10家企业开展宣讲13次,培训了4000余名员工。在辖区5所学校开展宣讲5次,增强了广大师生防诈骗的意识。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