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版”
把渝北建设成为全国活力城市、旅游目的地

据《重庆日报》10月15日,一年一度的重庆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渝北拉开序幕。为期两天的会议中,300余位业界专家将齐聚渝北,畅谈重庆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计,共绘体育旅游融合创新发展蓝图。

作为推动全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年度盛会,重庆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此前已连续举办3届,今年首度落户渝北,得益于近年来渝北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中取得的亮眼成绩。

近年来,渝北区围绕创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和“体育强区”目标,推动体育、旅游产业由浅层相加转向深度融合,率先编制出台《重庆市渝北区健身休闲产业专项规划》,先后建成渝北区体育馆、渝北区全民健身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充分发挥场馆资源优势惠民利商;成功引进重庆鼎霸拳击赛事中心,每年举办超百场赛事;际华园体育小镇初具规模,成功入选“全国特色体育小镇”;极限运动、户外运动、赛事活动日益兴起,走出了一条独具渝北特色的体旅融合发展之路。

据渝北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本次会议将以“体、赛、游、乐、商、创”为主线,重点对创新发展体育旅游产业进行研讨。会议期间,所有参会代表将前往重庆际华园极限运动中心、室内滑雪馆,重庆拳击赛事中心、渝北区全民健身中心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同时,羽毛球国家队训练基地也将在渝北区全民健身中心正式揭牌亮相。

目标明确规划先行

《健身休闲产业专项规划》为渝北体旅产业发展指引方向

2017年5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渝北区迅速响应,编制出台了《重庆市渝北区健身休闲产业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创全市之先。

《规划》提出,预计到2025年,渝北区健身休闲市场总量达到80亿元,基本形成健身休闲产业体系,健身休闲消费占体育产业总规模62%以上,力争实现“12345”(即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园区,2个国家级体育小镇,3个健身休闲生态圈,4个独具特色的健身休闲目的地,5个健身休闲功能板块)的远景目标。

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

助推体育市场快速发展

渝北区区位优势显著,拥有以“三山两河”为代表的优质健身休闲生态资源。近年来,渝北区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目标,推动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形成了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带动了体育市场的快速发展。

2018年,渝北区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为17.97亿元,实现增加值7.77亿元,在GDP中占比0.5%,同比增长24.1%。此外,渝北区在体育产业品牌建设方面也卓有成效,连续成功举办两届WBC·WBO世界职业拳王争霸赛、“一带一路”中欧篮球冠军赛等高品质国际赛事,在吸引大量人气的同时,充分带动了文化、旅游、体育的融合发展。

作为渝北的传统特色体育项目,武术及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在渝北也得以传承和发扬。2018年2月6日,重庆唯一的武术研究院——渝北武术研究院挂牌成立。“研究院除了研究制定渝北武术项目的布局规划,还将深挖传统武术文化,定期开展武术沙龙、武术表演与交流,研究渝北武术产业化工作。”渝北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渝北区一直致力于研究推广渝北武术,把“全国武术之乡”的品牌擦亮做响。

分步实施持续发力

建设全国活力城市、旅游目的地

未来,渝北区将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全域旅游国家战略,针对区域居民健身休闲的需求,构建日常健身、时尚极限运动、户外运动和田园运动四大产品体系,满足“城市品质生活”;用运动打造城市第五场景,提升“现代城市魅力”;深化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厚植沃土培育“体育创新经济”。全力打造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渝北“加强版”,加快把渝北建设成为全国活力城市、旅游目的地。

根据《规划》,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为启动期(2019—2020),重点构建幸福产业的生态圈;第二步为发展期(2021—2023),重点打造令人向往的目的地;第三步为冲刺期(2024—2025),重点完善魅力产业的集聚区。力争到2025年,健身休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市场机制日益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环境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市场潜力充分释放。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