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 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

本报评论员

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昨天召开的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暨表彰大会,总结了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成果,隆重表彰为我区民营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向全社会鲜明释放区委、区政府始终关心、重视、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强烈信号,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推动全区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新发展,推动民营经济更好地承担新使命、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营经济是天生的市场经报济,是最有活力、最具创造力经济主体。改革开放40多年来,渝北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稳增长、促创新、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截至2019年底,全区民营企业数量已达5.1万户,个体工商户达6.05万户,占全区市场主体比重超过95%;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46.5亿元,占GDP比重达40.4%;缴纳税金99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比重达52.7%;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占比达84.4%,科技型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98.5%,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0%以上在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驱动科技创新的主引擎、扩大对外开放的动力源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助推器。

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一场场大战大考,全区上下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各类市场主体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各位企业家风雨同舟、共同奋斗,疫情防控、经济恢复、脱贫攻坚、防汛救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非常可喜的阶段性成绩。今年上半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7.7亿元、增长0.3%,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4.3%、5.4%,全区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带来的“压力测试”,画出了由负转正的“坚强曲线”。因此,区委书记唐川在讲话中对我区民营经济的作用、地位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他说:这些成绩,是一家家企业在搏击风雨、应对挑战中干出来的;这些成果,是一位位企业家在知重负重、历经艰难中做出来的。对广大企业家创业的艰辛,我们感同身受、深感不易;对广大企业家为渝北改革发展作出的贡献,党委、政府不会忘记,全区人民不会忘记。“民营经济的功劳,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不可替代;民营企业家的力量,不可或缺。”唐川书记的讲话,赢得了一阵阵响彻会场的掌声。这掌声,既是对党和政府长期以来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家成长的回报,更是对党和政府当好民营企业发展坚强后盾的热切期待。

渝北的变化,大家都有目共睹;渝北的未来,更加大有可为。渝北有优势、有基础,有空间,为渝北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放异彩的舞台、厚植了茁壮成长的沃土、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一方面,渝北是重庆的“空中门户”和交通枢纽,拥有多个市级、区级平台,是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主城都市区重要经济板块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枢纽节点。这些优势是得天独厚的,有些甚至是独一无二的,这是渝北的“硬实力”。另一方面,近年来,渝北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软实力”越来越强。

去年,市对区考核,渝北在组内22个区县中位列第1,其中多项指标都遥遥领先。与此同时,渝北致力于打造智能终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两江国际商务中心、现代消费走廊和航空物流园“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实施10万亩经果林、10万亩生态林农村“双十万工程”,加快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协同创新引领区、内陆开放先行区、城乡融合示范区。产业基础在不断夯实、产业链在不断完善、发展成效在不断显现。而且,渝北地域广阔,发展空间充足,渝北拥有近200万人口,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丰富,为渝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底气。因此,全区民营企业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抢抓大好机遇,用好优势政策,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开放合作、服务城乡、造福社会,努力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民营经济是创新的经济、富民的经济、强区的经济,也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经济。民营企业家是搏击商海的“弄潮儿”,是“实业报国”的担当者,是市场经济的“探路者”。全区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一致、沉心静气,以更精准的举措、更优质的服务,帮企业之困、解企业之难,增强企业信心、稳定发展预期,不断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创造力,全力推动我区民营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新时代渝北改革发展作出新贡献。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