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举办2020年药品科技宣传周活动
快来看看“三素一汤”如何用

药房工作人员向市民介绍用药知识 本报记者 陆世玲摄

本报讯(记 者 陆世玲 通讯员 李笑雪)激素、抗菌药、痛风药、冠心病用药等药物如何合理使用?如何预防药物过敏反应,这些知识你都知道吗?日前,我区举办了2020年药品科技宣传周活动,以“监管科学创新强国”为主题,立足监管科学,加强药品科普宣传,促进药品科技创新,普及安全用药知识。

据了解,今年,渝北区市场监管局将此项工作下沉到各监管所,并联合各药品经营企业,上下联动地开展了内容丰富的药品科技宣传周活动。期间,该局累计印制张贴活动海报50份,印制发放科普宣传手册2万份,同时要求药品经营企业组织开展员工培训和街头宣传活动,普及安全用药知识,提高安全用药意识。渝北区市场监管局就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接触到的几类药品,也就是俗称的“三素一汤”——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输液的用药知识进行了特别宣传。这些药物看似常见,但是滥用、乱用等不科学的服药方式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那么,科学的用药方式包含些什么内容呢?

一、抗生素

抗生素不是万能药。

抗生素在许多疾病的治理中是一种效果显著、有助患者尽快恢复的药品。许多人认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对任何炎症都有效果。抗生素对细菌形成的感染炎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一般的流感、咳嗽却无效,因此,不能将抗生素当做“万能药”。

滥用抗生素容易导致人体的耐药性。人体免疫系统拥有吞噬入侵细菌,防治疾病感染的能力。当感染的细菌繁衍数量巨大、难以靠自身免疫系统消灭时,才需要抗生素的帮助。然而,由于抗生素的使用,使残留的细菌不断发生变化,开始对抗生素有了耐药性,抗生素的效用就会不断下降,这也致使许多疾病也越来越难治疗。

因此为防止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服用时应该遵照医嘱,定时定量,切勿自我诊断,盲目用药或者停止用药。此外,有些人容易忘记服药时间,每天的抗生素“吃了上顿忘记下顿”,断断续续,这更加容易增加细菌耐药性,因此,按时吃药十分重要。

此外,因为婴儿的肝功能还未发育完全,大量服用氯霉素类的抗生素还会引发致命性毒性反应。因此,婴幼儿使用抗生素应慎重,切勿凭经验吃药,一定要按照医嘱,严格控制药量。

二、激素

激素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以及免疫抑制的作用,一些血液疾病、肝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都需要激素药物的治疗。然而,毫无控制的长期滥用激素,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造成身体的二次伤害。长期用激素药物,会导致肾功能衰竭;激素治疗也可能会引起低血钾,增加心脏收缩负担,引发心力衰竭;此外,还可能出现严重病毒感染、骨质疏松症等严重后果。

因此,使用激素,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药物。严格控制使用计量,并且定期复查,减轻激素产生的依赖性,时刻注意自身出现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现,要及时就诊。同时也要避免突然停药,应该根据治疗状况,逐步减少用药。

三、维生素

在不少人的认知里,维生素是一种保健品,常吃、多吃一定会有益于身体健康,计量大小无关紧要。然而“是药三分毒”,毫无节制的长期服用维生素不仅机体不能完全吸收,还会造成中毒。如,维生素A摄入过量引起的急性中毒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鼻出血、口唇干裂、全身浮肿等慢性中毒现象;预防佝偻病的维生素D过量可能会造成高钙血症,甚至致使肾功能衰竭死亡;维生素C长期大量服用,轻则恶心、呕吐、腹痛,严重时容易形成肾结石。

因此,维生素的服用,“适合”与“适度”是关键。此外,为避免各种维生素之间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几种维生素尽量不要同时服用。

四、输液

不少患者认为,比起服药,输液见效快、效果好,因此一生病就会去医院输液。其实,输液并不是最好的治疗方式,有时甚至还会带来不少麻烦。

增加感染风险。输液不比外敷药物操作简便、药物接触面积少,内服药物拥有肠道、肝脏等系统吸收、解毒的保障,输液针头直接接触血管并进入血液循环,更容易引发全身的感染症状。

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因为输液将药物直接送入血管参与了体内循环,药效增强,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时间长,所以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发作得也更快、更严重。

因此,小病小痛,可以吃药解决的,尽量不要选择输液,要听取医生的合理建议。输液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输液前要做好各种过敏排异的测试,在输液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良反应,一定要及时暂停输液,并及时就医。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