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学霸”是科技迷,也是一个暖男
——记新时代重庆好少年陈飞宏

本报记者 周新宇

陈飞宏  本报记者 任天驹 摄

他是老师眼中的科技迷,他是同学眼中的学习能手,他是父母眼中助人为乐的好孩子。他,就是即将步入渝北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陈飞宏。

在成长的道路上,陈飞宏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良好的品行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并获评新时代重庆好少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陈飞宏的世界,看看这位“好少年”好在哪里。

痴迷科学,刻苦钻研

陈飞宏的房间里摆放着许多科技课外读物,周围贴满了各类机器人的图片。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把对科技的爱好变成了钻研的动力,变成一份从小为之奋斗的“事业”和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感。

在松树桥中学就读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陈飞宏了解了智能机器人,第一次感受到了科技的独特魅力。从此,陈飞宏一边认真学习文化课,一边参加机器人学习培训。

陈飞宏的作品之一是一台自己组装的车型机器人,它由几个重要部分组成——主控器、伺服马达板、灰度传感器和马达控制器。“主控器是机器人的大脑,有了它只需要把程序输进去就能让机器人动起来。伺服马达板是机器人的灵魂,有了它机器人就能驱动它身上的马达。灰度传感器是机器人的眼睛,马达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双腿,有了它机器人才能走路。”陈飞宏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机器人时,眼神中充满了对它的喜爱。机器人通过程序控制,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操作任务。

在机器人编程学习中,陈飞宏善于打破传统学习的条条框框,打破标准方案的束缚,在一次又一次失败中寻求最佳方案。“如何通过发明创造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并增进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陈飞宏不仅仅痴迷技术,更一直致力于运用现代科技传递中华文化。

为此,他通过机器人“讲述”中华古代文明典故,司南辨向、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神农尝百草、夸父追日等,通过机器人让人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凭借着过人的动脑和动手能力,陈飞宏在第十八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重庆赛区选拔赛中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还在第十二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中荣获提名奖。

“我热爱科学,梦想是成为一名人工智能科学家,为人类、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科技产品。”谈及未来的目标时,陈飞宏一脸自信。

刻苦学习,关爱他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小,陈飞宏便把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当做人生的座右铭。

全面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父母从小对他严格要求。妈妈常跟他说:“要多学点知识,将来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就能够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良好的教育下,陈飞宏从小就懂得自律,懂得做人要有抱负、有情怀。

陈飞宏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合理运用时间,像珍惜名贵珍珠一般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高质量完成作业,陈飞宏还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余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不断拓宽知识面的广度和厚度。得益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陈飞宏成为同学们口中名副其实的“学霸”。

在鞭策自己不断进步的同时,陈飞宏不忘帮助同学们共同进步。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他总是耐心地讲解解答,还分享自己的理科学习小妙招——解题三步法:一思考,二画图,三举例。同时,即使遇到学习能力稍弱一点的同学,陈飞宏也不放弃不埋怨,耐着性子反反复复地讲,采用多种方法讲,直到讲明白为止。班上曾经的几名“后进生”是陈飞宏长期“帮扶”的对象,为其检查预习情况,分析错题,补充练习,陈飞宏俨然变身一名负责的“小老师”。为此,他收获了友谊,获得同学们的点赞。

“能够帮助到同学是我的荣幸,看到他们的成绩有所提升,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面对同学们的点赞,陈飞宏这样说道。

孝老爱亲,助人为乐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陈飞宏从小熟读《三字经》,传承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长大后他便将《三字经》中传授的道理付诸于生活当中,悉心体贴老者、尊敬老者。

每逢周末,陈飞宏在家总是抢着干家务,拖一次地板,洗一次碗,洗一次衣服,只为让父母多休息一会儿。遇到节假日,他还会掏出平时积攒的零花钱,为祖父母挑选一份礼物,上门看望他们,听听他们唠嗑,讲一讲学校的趣事。“老人们年纪越大,心理就越孤单,我多陪陪他们,他们的夕阳生活就会多一份色彩。”陈飞宏懂事地说。

陈飞宏还把这份“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传递给更多的人。疫情期间,隔壁邻居两位空巢老人的生活成为他的牵挂。老人们有没有足够的食物,有没有消毒酒精,慢性病药物吃完没有?对照老人们的生活所需,陈飞宏和父母一起,关心老人的近况,为其代买食品和药品。

疫情无情,人间有情。陈飞宏在帮助邻居和长辈的同时,内心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他说,未来还要参加更多孝老爱亲的公益活动,将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传递给更多的人。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