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多举措构建家校一体化育人机制
加强家校合力共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蒋 婧 通讯员 江娅

空港新城小学邀请家长到校和孩子们一起上书法课

本报记者 兰卓 摄

近日,记者从区教委获悉,近年来,我区十分注重家校共育的教育理念,坚持以构建家校一体化育人机制为导向,通过建立家校沟通交流平台、探索完善家校共育制度、开展各类家校共育活动等措施,组织家长、教师携手良性互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家校共育合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家校建设工作方面,我区各级各类学校均建立了家长学校,与学校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形成教育互补,同时,区教委依托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和区教师进修学校、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等单位,建立了渝北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通过开展各类家庭教育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工作水平。

唯有实现有效沟通,才能实现家校共育。在此过程中,区教委积极引导各校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各校以“家长开放日”活动为切入点,设立家长课堂,向全体家长开放课堂展示,并倡导家长与教师互换角色,走上讲台与孩子们互动,着力建立家校沟通“热线”,各学校通过设置校长公开电话、开设“校长信箱”、设立“家长接待日”、完善“家校联系卡”、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常规化家访制度等方式,主动与家长共商教子良方,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提高家校沟通质量和家校教育合力水平。此外,还通过校讯通、QQ群、微信群、网络家长学校等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教育动态。

爱心助学关爱特殊群体

为了及时让学校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家庭教育现状,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针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实际情况,各校在做好详细的档案信息管理的同时,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并组织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尤其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特困家庭等特殊儿童的家中进行家访,帮助家长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其中,自家校工作开展以来,茨竹中心校组织全校教师对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家庭子女进行走访,建立亲情档案,制定具体措施开展帮扶;华秦小学实施教师结对帮扶“三困”儿童,广泛联系社会慈善机构解决其生活之需;古路中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建立个人档案,落实代理家长,为留守儿童开展各类教育讲座、课后辅导、集体生日等活动;双湖小学、洛碛中学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与转化实施方案》,全方位地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渝汉中学、仁睦小学制定残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工作方案,定期送教上门;东原香山实验小学党员教师主动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结对子,实施“送温暖献爱心”的助学工程。

交流总结推广经验打造品牌

此外,我区高度重视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工作经验,通过召开现场会、推进会等形式,推广工作品牌。2019年3月29日,在空港新城小学召开了渝北区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会暨家校共育现场会;2019年6月19日,区教委、区教育系统关工委与暨华中学联合举办了《家校共育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2019年11月29日,区教委、区教育系统关工委、区退教协与茨竹镇教管中心联合举办了《家校共育关爱“三类”“三困”儿童经验交流座谈会》;2019年12月6日,区教委、区教育系统关工委、区教育退协主办、龙塔实验学校承办了《母亲的呼唤》主题演讲比赛。

在推进家校共育工作中,我区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助推家校共育成品牌。其中,空港新城小学“家校共育”获重庆市优秀德育品牌,“家长督学”荣获教育部重点课题,2019年11月,该校关工委对年满十岁的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生活动,活动中,家长与学生共签“合作共进契约”,作为送给孩子的生日礼物,此次活动受到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的高度好评和赞扬;兴隆中心校和明月小学针对本校的实际,制定了《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家长学校学员考核制度》《家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备课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家访制度》和《家校联系制度》等,学校大小活动均邀请家长参与。盛景天下小学开展“老师到我家”活动,以家长开放日、家委会、家长会、家访等形式,积极号召家长们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互相渗透,特别是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汉渝路小学、草坪完小积极开展亲子阅读、亲子书法、亲子舞蹈社团、家长进课堂等活动,还编写了《家长手册》《读写绘》等手册。天一新城小学、渝汉中学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庭教育工作会,及时了解家长们的心声,听取家长们对学校的建议与意见,分析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