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勤劳的双手才能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
——龙兴镇龙羽社区建卡贫困户陈庆云的脱贫故事

本报记者 蒋婧

扶贫干部向陈庆云(右)介绍扶贫政策 本报记者 朱云卿 摄

“不等不靠,要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近年来,龙兴镇龙羽社区建卡贫困户陈庆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扶下,自力更生拔穷根,通过发展能繁母猪养殖顺利实现脱贫。

近日,记者在陈庆云家中看到,新盖的砖房收拾得干净敞亮,勤劳能干的他正在磨猪饲料,忙得不亦乐乎。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勤劳增收的脱贫故事——

产业帮扶他有了脱贫主业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鼓励我们自力更生。”谈及扶贫工作,陈庆云满是感激之情。他告诉记者,2016年,自己因父亲患重病,医疗费用过高产生欠债致贫,被龙兴镇纳入建卡贫困户。2017年,陈庆云打工的砖厂关闭,镇、社区积极为他介绍附近灵活务工的机会,他开始在附近的工地打零工,但收入还是没有保障,日子也过得很艰辛。

龙兴镇把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作为脱贫攻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采取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输血式+造血式”产业帮扶模式,帮助陈庆云顺利申请到了一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引导其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资金到位后,陈庆云搭建好简易的猪棚,开始发展能繁母猪养殖产业。“我不太会喂猪,扶贫专干还上门指导我解决了许多技术上的问题。”陈庆云说。

有了技术指导,陈庆云边养边摸索,慢慢地积累了不少养猪经验,不久后,陈庆云家的猪出栏,这一年,他靠养猪收入1万余元。除了养猪,镇政府还为陈庆云发放了鸡鸭苗共计35只,沃柑苗20棵,进一步拓展了增收渠道。

尝到养殖甜头的陈庆云又扩大养猪规模,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改建了猪棚。“去年,镇里向陈庆云提供了6000余元的帮扶资金,为他扶持能繁母猪两头,帮助他扩大养殖规模。”龙兴镇扶贫专干周晓夏告诉记者,该镇还为陈庆云购买了“精准脱贫保”,并完成家庭医生签约。2019年,陈庆云家庭纯收入达到23100元。

危房改造他住上“暖心房”

“以前的老房子是几十年前盖的土坯房,年久失修,墙体开裂,阴暗潮湿。要不是国家的好政策,我做梦也想不到能住进这么宽敞明亮的新房子。”陈庆云笑呵呵地告诉记者,2017年,龙兴镇实施D级危房改造,将他家的房子纳入实施范围。

与此同时,针对陈庆云等特殊困难群体,经龙兴镇党委政府研究后,在危房改造时按照每户3000元左右的标准配套家具设施,实现“拎包入住”。记者了解到,该镇共有包括陈庆云在内的4户分散供养的危房改造对象享受到该项政策。

“新房子又牢实又美观,住着安全又舒服。”对自家改造后的新房子,陈庆云是打心眼里满意。除了外观大变样,屋内也是大变样。“我家现在的厕所是冲水厕所,干净又整洁。”他说,没改造之前,家里的厕所是旱厕,搭两块板,稻草盖一盖,一到夏天,苍蝇、蚊子特别多,气味很难闻。而如今,这些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此外,结对帮扶陈庆云的区委统战部还为其家中配套了沙发、茶几等家具,区水利局为其安装了净水器。“这日子过得滋润、舒心。”陈庆云笑着告诉记者。

据龙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助力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四类”重点对象及特困家庭C、D级危旧房改造工作,2018年完成72户,2019年实施危房改造39户。同时,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同步整治农村危房和周边环境共计560户。

乡村改革他既是员工也是股东

精准扶贫,就业先行。记者了解到,今年,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龙兴镇创新扶贫思路,探索建立龙羽社区微型合作社,包括陈庆云在内的两户建卡贫困户成为股东并在合作社务工,这样既能解决建卡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也能给自身带来增收效应。陈庆云告诉记者,自己在合作社负责栽种、维护等工作,每月收入1000余元,比以前到处打零工要稳定得多,并且作为股东,年底还可以拿到分红。

据周晓夏介绍,龙羽社区通过党建引领、群众参股的方式成立了微型合作社,向群众流转土地近20亩。今年春季,合作社已试种栽种茄子1100株、辣椒1000株、玉米4000株、南瓜100余株,投放鱼苗500余尾。目前,这些农产品已陆续上市。合作社预计年收入可达5万元,将带动建卡贫困户人均增收6000元。

对于自己的脱贫之路,陈庆云深有感触:那就是不能完全靠国家的救济和照顾。他谢绝了政府介绍的公益性岗位,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务实苦干。“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自己勤劳致富才是硬道理,不等不靠不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才能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谈及接下来的打算,陈庆云告诉记者,“我还得加油干,争取早日实现我的致富梦。”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