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晏江南:冲在前干在前 全力脱贫攻坚

本报记者 周新宇

2018年6月,时任区工商联办公室主任的晏江南暂时搁下手中的各项工作,全脱产来到洛碛镇,成为渝北区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督导二组的一员。他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舍小家顾大家,始终把扶贫工作当作一份光荣的使命,以务实的作风冲在前、干在前,当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的监督员、指导员和协调员。

驻守在洛碛镇脱贫攻坚一线的日子里,晏江南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前行。他始终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开展教育、医疗、住房等专题监督指导,坚持把入户调查作为掌握民情、开展工作的法宝,在帮助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同时,把每一项帮扶举措落实到最需要帮扶的每一家每一户,主动落实帮扶项目,跟镇干部一道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入驻第一个月里,他的足迹遍及全镇17个村73户脱贫户,走访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10余家。

“箭沱村王大成从D级危房搬进了安全漂亮的‘小洋楼’。”“青木村白太建的女儿读上职中。”“幸福村张明宣不再是村民口中的懒汉,他现在是‘双十万工程’建设中忙碌的‘小蜜蜂’,天天下地除草、除虫,还在家里养起了鸡鸭……”晏江南随身携带着一本厚厚的日记本,村民们说他天天画“家谱”,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户脱贫户的情况。两年下来,这样的扶贫日记,晏江南写了整整10本,脱贫户家的点点滴滴都被完整地记录下来,笔笔都是他的牵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扶贫才是实现稳步脱贫的关键。晏江南跟渝北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督导二组其他成员和洛碛镇扶贫干部一道,坚持精准帮扶、分类指导,深入推进产业覆盖到户,切实增强脱贫户内生发展动力。他们与农户共同制定产业帮扶计划,坚持“一户一策”原则,“量身定做”帮扶方案,根据产业计划送项目、送技术、帮劳动,以实际行动全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全力以赴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把助力脱贫户增收致富作为践行党员初心使命的具体举措。

2019年,晏江南又担任了大天池村第一书记。他天天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深入沟通交流,带领脱贫户和村民一道大力发展产业。这位第一书记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一是抓好高山蔬菜产业发展,引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出一张生态蔬菜品牌;二是大力发展农旅项目,打造一批特色民宿,使其成为古洛环线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围绕桃韵天池和杨家槽两个项目,引入社会资本,结合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打造城市游客周末休闲地。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作为一名扶贫干部、一名党员,我将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为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晏江南说,接下来,他将与区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督导二组其他成员一道,与洛碛镇党委政府协商共促,围绕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环境卫生等脱贫攻坚工作短板加强督导,积极助推集体经济、“双十万工程”建设、古洛环线环境整治、桃韵天池等工作落实,持续传导责任压力,推动工作走向深入,唱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最强音”。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