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区矛盾纠纷都能“搁得平”
木耳镇华晖路社区推行“三见三润”

本报记者 杨荟琳 通讯员 汪艺倩

律师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本报记者 杨荟琳 摄

无论是邻里之间还是家人之间,相处久了,难免会有矛盾产生。对此,有的人本着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想法,避而远之,导致矛盾越来越大。

可在木耳镇华晖路这个社区里,该社区却通过一项创新工作,积极参与“家务事”的调解。这项创新工作就叫“三见三润”。其中,三见,即调解员天天见,律师周四见,心理咨询师周五见;三润,即德润邻里,法润社区,情润万家。

随着该工作的推行,邻里之间的矛盾少了,大家伙的笑容多了。

调解员天天见情润万家助自治

“我们这个社区挺好的,有啥子矛盾都可以找社区,他们会联系专人来给我们提供解答。”说话的是木耳镇华晖路社区居民李阿姨。前不久,李阿姨和邻居产生了一点小矛盾,因两人都觉得自己没错,就一直僵持着互不理睬。

在走访中,社区调解员得知了李阿姨和邻居之间的矛盾,于是分别对她和邻居进行调解,最终把这桩纠纷圆满解决了。

事后,李阿姨和邻居重归于好,如今见人便说,社区调解员厉害,帮她和邻居解决了一桩闹心事。

为了让矛盾在基层解决,该社区设立了人民调解室,下设5个人民调解小组,共有专兼职人民调解员22名,调解志愿者26名。

专兼职调解员和调解志愿者通过对辖区居民开展走访调查、时时关注居民网格微信群、全天候社区调解室接访等方式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实现了群众的事情不出社区就能解决。与此同时,社区网格长、网格员通过不定期开展入户走访、组织开展居民代表会议、组织参加居民网上议事等方式,宣传政策法规,与居民交心谈心,收集民情民意,增进与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系,引导居民群众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律师周四见法润社区助法治

“我们社区的律师很好,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该社区居民王阿姨每每提及社区开展的法律服务都竖起了大拇指。

事情还要从2018年说起。时年,王阿姨来到社区的法律诊所寻求帮助。原来,王阿姨父母生前有两套老房子,父母去世后,她考虑到自己两个亲弟弟当时没有房子,就主动放弃了继承权,由两个弟弟一人继承一套房子。十多年过去了,如今老房子面临拆迁,可获得180万元的补偿。得知这一消息后,王阿姨便和两个弟弟商量,能否适当地给她一些补助,但遭到了两个弟弟的拒绝。气不过的王阿姨便找到了法律诊所,请律师帮她出主意。了解了王阿姨情况后,律师庄浩为王阿姨撰写了起诉状,帮助王阿姨通过法律手段争取权益。几个月后,法院一审判决,让王阿姨弟弟一次性付给王阿姨10万元。拿到判决书,王阿姨十分欣慰。

享受到律师专业法律服务的不仅仅只有王阿姨。该社区依托社区法律诊所和驻社区义务法律顾问律师,开展律师周四见活动。每周四下午,义务法律顾问律师都会在社区法律诊所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化解基层矛盾纠纷,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专业、便捷的法律服务。同时,借助社区“法润社区·司法同行”行动,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的法治观念、法律素养和依法维权的意识,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一种行动自觉。

心理咨询师周五见德润邻里助德治

2019年底,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到来,让社区活动室内一片欢声笑语。原来,在该社区的邀请下,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们来到该社区开展手工展示、心理咨询活动。

在活动现场,社工们通过现场教授手工艺品制作、现场展示手工作品等方式,提升辖区居民的动手技能,并通过“抢凳子”“双龙戏珠”“丢筷子”等互动游戏让居民们打开心房,增进交流,和谐邻里情。

“有时候心里有啥想不通的也可以去找社区,社区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给我们讲解,一会情绪就缓解了。”住在该社区的居民李莉这样说。

诚如李莉所言,为了帮更多的居民舒缓情绪,该社区建立了心灵之家,并聘请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固定每周五上午在社区情感交流室开展专业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帮助居民正确释放自己的情绪。

此外,该社区还通过共建单位志愿者同辖区居民“一对一”的结对活动,对辖区居民进行情感疏导、精神抚慰,有效疏导和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感问题和生活困难问题,使辖区居民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愉快的生活心态;通过开展“晒家风,传家训,扬美德”、“小手牵大手”文明守礼一起走等活动形成优良家风,树立良好社风;通过好邻居、最美家庭、慈孝家庭、最美志愿者的评选起到了对思想道德的教化和约束作用。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