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火种播渝北 开启革命新航程——渝北区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建立散记

历史回溯到1926年3月,6名青年在原江北县静观场成立了一个中共支部。他们聚在一起,只是为了寻求一条救国救民的新路,并未意识到他们创建的这个小团体会作为渝北区(原江北县)第一个党组织而载入史册。中共渝北区地方党组织成立后,翻开了渝北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新篇章,开启了渝北民主革命的新航程。

五四运动对渝北社会的影响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以爱国学生为先导的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爱国群众运动。这场运动,激发了重庆人民拯救国家、拯救民族、解放自我的热潮,地处重庆近郊的渝北区也不例外。

1919年5月中旬,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重庆,社会各界震动强烈,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无论是江北中学学生李竟成为“川东学生救国团”的14名代表之一,带领江北中学、江北高小参加“争回青岛,惩办国贼,取消密约,抵制日货”大规模游行示威,向群众进行救国宣传,还是渝北青年学生与社会各界民众开展的长达3年之久抵制日货的反帝爱国运动,都彰显出渝北进步人士赤诚的爱国热情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民族精神。

五四运动兴起之后,新文化运动之风强劲吹入重庆,科学与民主的思想迅速传播。渝北区地处重庆市近郊,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受重庆中心城市的影响极大,广大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争相购买、阅读新文化书刊,接受新思想的熏陶与洗礼。“五四”新文化的传播,为寻求认识和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渝北地方党组织的建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马克思主义在渝北的传播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中的左翼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通过《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广为传播。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一股传播马列主义的潮流。这时,中共历史上著名的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年运动先驱恽代英和萧楚女,先后来到渝北,播下信仰的火种,点燃了共产主义火花。

1923年1月,恽代英带领泸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张霁帆、余泽鸿等十余名进步学生,组成“旅行读书团”,在治平中学师生的帮助下,落地刘家台。旅行读书团帮助治平中学学生组织读书会,介绍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革命书籍,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宣传革命思想,传播马列主义。

萧楚女1923年上半年到重庆《新蜀报》担任主笔后,也曾多次到渝北蚕桑局、浙江亭和治平中学,向工人、农民、学生宣讲新思想。萧楚女受邀到治平中学讲演,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中国为什么贫穷落后,人民为什么受剥削、受压迫,并号召广大青年学生去了解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积极投入到变革社会的活动中去。

在恽代英和萧楚女的听众中,有两个初步具有科学、民主思想的新式知识青年教师——喻凌翔和陈晓寅。喻凌翔是静观乡人,毕业于成都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陈晓寅是三圣乡人,毕业于川东师范学校。1922年,两人回到家乡,在治平中学和治平小学任教。在爱国青年、进步学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在恽代英、萧楚女的直接影响教育之下,喻凌翔、陈晓寅受到共产主义思想浸润、陶染,开始笃信马列主义。他们在学校大胆实施教学改革,组织读书会,邀请萧楚女到校演讲,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宣扬五四以来的新知识、新思想,教育青年学生关心国家大事,鼓励青年们肩负起拯救民族危亡和国家衰败的重任。

在旧思想被涤荡、新思想澎湃之际,治平中学宣传新思想的书籍、报刊广泛流行,师生们多次演出反封建的话剧和歌舞,并积极参加重庆市举行的各种反帝反封建活动。革命火种在渝北的播撒,为大革命时期中共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渝北共青团组织的建立

自1922年10月青年团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建立,便开始了由团代党工作的一段特殊时期。1924年下半年,喻凌翔、陈晓寅先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们的目标更为明确。两人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不久即建立起团的外围组织平民学社、学行励进会。到年底,先后发展了在反帝爱国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学生李仙舟、张光、袁兴信等人入团。12月13日,喻凌翔等人还带领治平中学200多名学生,参加了“德阳丸案重庆外交后援会”组织的在重庆打枪坝举行的群众大会。

1925年1月,在共青团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重庆团地委”)领导下,治平中学建立了渝北第一个共青团支部,喻凌翔任支部长(后称团支部书记)。治平中学团支部成立后,喻凌翔、陈晓寅等在渝北城乡继续宣传、发动、组织群众开展活动,发展团员。

1925年6月,重庆团地委在声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中,为加强组织建设,决定由曾净吾、喻凌翔等5人组成“组织训练委员会”,培训重庆后援会中的共青团员。此后,渝北的团组织又有了新的发展,到年底,何祝嵩、龙子仁、陶俊生、伍且雄、刘礼寿等先后入团,团组织的力量逐步壮大。

渝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的建立

随着大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及学生运动广泛开展,1925年3月,重庆团地委着手从团员中发展党员。夏秋之际,喻凌翔、陈晓寅转为中共党员,成为渝北区历史上最早的共产党员。他们被指派到国民党(左派)四川省党部工作,喻凌翔还担任原江北县党部负责人。年底,陈晓寅调綦江工作,张光、袁兴信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喻凌翔在筹建国民党左派区分部和回静观创建农民协会期间,1926年初,介绍陶俊生、伍且雄、刘礼寿转为中共党员。3月,经请示才成立不久的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中共静观场支部正式诞生。这是中共渝北区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支部,当时共有党员6名。静观场支部负责人先后为喻凌翔(不久即调离)、陶俊生。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静观场支部对外以国民党(左派)第四区分部名义活动,积极发展党员,大力开展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农民运动。

1926年春,喻凌翔调离渝北后,由1925年11月入团,次年4月转为党员的何祝嵩接替了他在渝北各方面的领导工作。7月,建立渝北地方党组织的各种条件已基本成熟,原中共江北县特别支部正式成立,何祝嵩担任书记,机关设在江北城放生池街7号何祝嵩家中。从此,渝北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在江北城、静观、人和、石船、东阳等地不断掀起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开创了大革命斗争新局面。(中共渝北区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