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川在大盛统景调研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时强调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努力建设全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

本报讯(记者 杨青)5月18日,区委书记唐川前往大盛镇、统景镇调研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他强调,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和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依托农村“双十万工程”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努力建设全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

唐川首先来到大盛镇廖家湾古村落,实地察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情况,了解产业扶贫、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询问农旅融合发展、农民增收等情况。得知该村落通过采取“农业+旅游+休闲+文化”模式,积极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版”,唐川强调,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盘活山水资源,把美丽“变现”,积极推动农旅融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做大金山银山“价值”,为加快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大盛镇菊花坝村正在打造的反季节食用菌基地已修建起了8个大棚,该产业系村集体经济和扶贫项目。“年产量

多少?”“市场前景如何?”“收益怎样?”唐川走进大棚,详细了解食用菌种植前景、产量、市场销售、带动农民增收等情况。他强调,食用菌产业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好,要利用好高山生态优势,完善产业链条,促进高山蔬菜产业集群式发展,更好地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大盛镇“千盏·合和下坪”聚居点是该镇探索的“扶贫+养老”模式示范点,也是20户贫困户的新家。唐川走进脱贫户叶正礼家察看厨房卧房,了解生活状况,倾听他的诉求。“吃穿住都不愁了,看病可以报销,还入股了村集体产业项目,养鱼养虾、种桃,满意得很。”叶正礼对党和政府充满了感恩。唐川要求,要进一步发展好产业,引导农民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合作社发展高效农业产业,以产业扶贫促进群众增收。随后,唐川来到千盏村黄桃果林,见黄桃树长势喜人,十分高兴。他指出,农村“双十万工程”是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抓好日常管护,强化技术指导,因地制宜推广使用农业机具;要延伸产业链条,形成赏花、摘果、

深加工一体化发展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统景镇西新村建卡贫困户均已脱贫,正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巩固脱贫。“打算发展什么产业?”“目前已有产业收益情况如何?”唐川十分关注该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情况,要求西新村借助临近印盒村的优势,以“双十万工程”为载体,发展壮大经果产业,形成规模和特色,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在该村的鱼虾基地,唐川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努力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为乡村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唐川还勉励村干部要当好村集体的“经营者”,算好经济账,用好“三社融合”发展政策,做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2000斤枇杷、500多斤油桃、4箱蜜蜂、30多只鸡鸭……现在生活真是幸福啊!”在西新村6社,已脱贫的黄明夫妇向唐川细数自家的产业,唐川对黄明夫妇勤劳致富的行动表示肯定。他指出,要切实激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

动力,实施精准帮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镇、村两级干部与帮扶责任人要持续加强产业帮扶,帮助其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在调研中,唐川强调,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要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把握时限要求,攻坚克难完成任务,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促进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可持续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结合我区“双十万工程”建设、“三社”融合发展等契机,增强贫困人口的自身“造血”功能,精准帮扶贫困劳动力发展各类特色产业,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逐步致富。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工作衔接、保障衔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区政协主席彭建康,区委办、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农业农村委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