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 不如校园有你——复课后的校园是啥样,记者带你去看看

孩子们正在做眼保健操

保持距离,有序放学

老师为孩子测体温

洗手消毒,做好个人卫生

教室里准备了清洁用品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朱云卿 摄

5月7日,渝北各小学1-3年级的小朋友们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夏日开学季”,小“神兽”们的归来,让美丽的校园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气盎然。为切实有效防控疫情,保障教学顺利进行,各学校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制订开学方案和应急预案,精心实施各项防控措施。复课10多天了,孩子们在学校是如何学习生活的,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渝北实验小学:

抓训练讲感恩上好开学第一课

“同学们,保持好1米距离,有序排队,不要打闹哟……”在实验小学校门口,一年级班主任老师正耐心组织同学们开展放学场景的“安全演练”,进一步强化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入校晨检、错峰如厕、有序打饭、排队放学……校园里,低年级学生们正分班进行在校生活、学习一日训练。

“学校提前对学生入校、入教室以及离校路线等都做了反复的研究和设定,力求做到科学安全,减少聚集。”校长颜强介绍,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开学第一课主要是立规矩,教习惯,专门安排了从学生进入学校到下午放学的全程演练,强化孩子们的卫生防疫意识。

开学第一课除了抓训练,“感恩”和“责任”是两大主题词。“万千医护人员泪别高堂稚子,千里援鄂”“只有这片土地生机勃勃,我们方能生机勃勃”“隔离不隔爱,少先队员的祝福冲破层层砖墙,停课不停学,宅家之中仍然挡不住我们茁长成长”……演练结束后,在三个年级的教室里,老师们给同学们播放了该校学生录制的童心抗疫诗歌,孩子们一个个紧盯屏幕,看得非常认真。

该校大队辅导员陶奕婷告诉记者,把抗疫诗歌作为开学第一课的内容,就是想让孩子们了解和回顾两个多月来,中国战疫过程中的英雄人物以及平凡人的伟大故事,让孩子们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感恩意识。

“我们能够正常上课,开心玩耍,离不开很多叔叔阿姨的付出,我们要努力学习好知识,长大后,像他们一样守护家园!”三年级学生陈俊溪观看完宣传片,深有感触地说。

空港新城小学:

家校共育携手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早晨8点,金灿灿的太阳放射出柔和的光线,铺满了整个校园。在空港新城小学门口,学生们按照不同颜色的年级通道标识排队,在老师的引导下,互相之间保持间隔一米以上的距离,有序地按照规划路线进入校园,再依次进入各自班级,虽然都带着口罩,孩子们眉眼却是笑盈盈的……在该校门口,记者还看到学校领导、安保人员、交警、医护人员等人士守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

“‘神兽’终于回到学校了,我们解放了。”一名一年级学生家长王先生打趣地说,开学前学校就已经将开学复课的准备情况、注意事项等反复通过微信群、线上家长会等形式告知了家长,还向家长发放了疫情期间学生一日生活常规,让家长在开学前就知道教授孩子该如何做,让他们提前养成良好习惯。开学后,学校又会实时报告孩子的在校情况。这些措施很到位,让家长们比较放心。

为了保障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返校复学的安全,该校进一步加强家校联动,引导家长落实监护责任,携手筑牢学校疫情防控安全防线,守护好学生身体健康。

如何让孩子们,特别是低年级孩子在校遵守防疫习惯,空港新城小学做足了“功课”。教学楼过道里,不拥抱、不握手、不串班、不讨论等各类卡通形象的防疫宣传图案随处可见;教室黑板上,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等防疫知识宣传板报生动形象,让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开学第一课上,科普卡通动画演示了出门前、上学路、学习、就餐等时候的防护措施,让孩子们明白口罩是保护成长的“好朋友”。“针对低年级学生自我防范能力不足的问题,学校用灵活多样、简单易懂、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防疫知识宣传教育,讲孩子们听得懂的话、听得懂的要求,进一步培养孩子们自觉性。”副校长董泽娅告诉记者。

汉渝路小学:

按区域划分各班级班活动场所

近日,汉渝路小学二年级八班迎来了复课后的第一节体育课。体育老师早早来到教室,要求学生每人间隔一米,在教室侧面排好队,依次进入操场。操场上,按区域划分了各班的活动场所。

蓝蓝的天空,暖暖的阳光,再次站在绿茵场上,孩子们都非常兴奋。“跟同学们一起耍,太高兴了,在家早就憋不住了。”二年级8班学生刘晓贝说,老师还是一样的亲切,同学们也是熟悉的模样,感觉心里非常暖暖的。

该校副校长周强表示,复课期间,学校停止了一切大型集体、聚集活动,但体育课正常开放,孩子们在家憋久了,需要到室外走走,到开阔地带透透气,放松活动。

“之前小学4-6年级开学复课,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也为低年级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周强介绍,目前孩子们复课有一段时间了,从运行情况来看,老师很负责,孩子们也很自觉,对各项防疫要求都适应得不错。下一步,该校将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防控工作细节进行调整,全力营造安全有序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大家在学校吃得放心,学得开心。本报记者 杨青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