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使命勇担当依法履职做贡献区人大代表审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两院”工作报告

区人大代表审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两院”工作报告

本报记者 任天驹 摄

本报讯(记者 杨青 杨荟琳 周新宇 欧云霄 柯雨 冯彦淇)5月14日,参加重庆市渝北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人大代表们,分为15个代表团,审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区法院工作报告和区检察院工作报告。

审议中,代表们畅所欲言,谋改革、议创新、话民生、谈发展,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纷纷表示,三个报告求真务实、主题突出、措施有力,总结去年工作客观实在,分析问题深刻准确,部署今年工作全面系统。

提高履职能力

不断增强监督实效

审议中,如何围绕中心工作,加强人大履职能力建设,增强监督实效,让监督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成为代表们讨论的重点话题。

第十一代表团的区人大代表刘巍表示,要紧紧围绕发展热点、民生难点、社会关注的焦点,灵活运用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方式,为增进民生福祉发声出力。同时,积极引导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反映群众意见,在经济建设、法治建设、社会治理、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等方面,身体力行当好宣传员、监督员、示范员、战斗员,全面担起代表职责,提升履职实效。

第十代表团的区人大代表陈着表示,去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全面深化代表工作,搭建代表履职平台,让代表和群众联系更加密切,代表的建议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区人大代表,她在新的一年将立足岗位工作,更加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就业问题,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把农民工的所思所想所盼及时传递给区级各相关部门,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能够实现。

聚焦法治环境

推动依法治区进程

审议中,大家纷纷点赞我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工作。不少代表建议,要与时俱进深化普法工作,做好司法宣传,力求解决具体问题。

第五代表团的区人大代表程小平表示,打造法治政府建设高地,要坚持依法治区和以德治区相结合,建立“德与法”“情与理”之间的协同机制,不断创新执法方式,大力推行柔性执法,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讲究执法的方式和沟通技巧,在执法的同时发现群众面临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第八代表团的区人大代表杨健建议,应加大基层普法办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力度,切实增强法律素质,着力提升业务水平,让基层普法工作有人办事、有能人办成事。结合群众工作和普法宣讲工作需要,组织通俗易懂的法治宣传资料和法治文化产品,免费向基层群众、社区基层干部发放使用,确保普法宣讲活动深入开展。

第九代表团的区人大代表袁媛坦言,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近年来看着国家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群众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她十分欣慰。就如何做好基层普法工作,袁媛建议,希望法院和检察院专业人员能够多给基层干部上上课,提升干部依法行政的法律意识;继续开展庭审进村居等活动,让群众在活动中收获更多的法律知识;同时,针对不同的群体,在不同的节日里开展专题法治课堂活动,让大家在面对一些民间纠纷和矛盾时,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解决矛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四代表团的区人大代表黄莉建议,在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设立“律师调解工作站”,依托律师队伍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独特资源优势,融入诉讼案件的调解,有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向纵深发展。

多元化解矛盾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基层治理关乎社会发展质量,更关乎群众幸福。”第三代表团的区人大代表任强建议,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干部作用,不断地向社区群众进行普法、政策宣传教育,让社区干部成为矛盾纠纷调解员,积极参与矛盾大排查,同时,定期邀请法律顾问进社区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看到全区上下团结在一起。为了排查情况,各社区工作人员积极走访调查,形成了常住人口、外来人口等多本台账。”第七代表团区人大代表冉利行建议,希望借助人大的平台,把各社区在疫情期间形成的台账纳入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深化社区排查成果,将其用到有用的地方,助力渝北社会治理更好发展。

第八代表团的区人大代表周国兴表示,在城市社区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小区“住改商”现象,社区中的住宅改为商用,不但严重扰民,还给业主的居住环境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导致社区防火、防盗等涉及公众安全方面的防控压力增大。因此,他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小区“住改商”行为的监管力度,联合执法部门对小区内“住改商”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对相关安全隐患依法进行处理。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