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拿到长江入河排污口最准确数据我区自创三级监测溯源法

本报记者 杨荟琳 通讯员 刘菊芳

环保工作人员开展水质取样工作

本报记者 杨荟琳 摄

作为国家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区域,如何拿到一手最准确的数据?

自接到这项任务,渝北区就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各项试点工作,并为全国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提供了渝北经验,特别是渝北区自创的三级监测溯源法,可谓排查整治中监测、溯源阶段的一大宝典。

一级监测溯源做到排口全覆盖

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第一阶段三级排查中,我区将六大类(工业企业类、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畜禽养殖污水排口、城乡面源、雨水、支流入河口)共计119个排口纳入监测、溯源范围。

为了确保这119个排口的全覆盖,我区按照“测溯结合”“一口一测”的要求,结合实际,本着节约人力、物力成本,更有利于查明、溯清排口的原则,多次专题研究、精心谋划、创新举措,决定将监测、溯源两个阶段工作同步开展。为此,我区制定了《渝北区长江入河排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试点监测溯源工作实施方案》,制作了《渝北区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流程图》。《方案》明确了各类型排污口监测因子和溯源要求,为成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现场执行小组提供了依据,流程图为具体排查人员提供了简便操作指南。在操作中,工作人员依据《方案》和《流程图》要求,强化执行人员培训,连续作战,历时25天,出动人员476人次,对119个排口排水来源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文字和图片记录,对排水来源、采样过程、采样时排污口情况(有水、无水、水质等)进行拍照留档,做到了119个排口档案应有尽有,一个不漏,为全面摸清排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级监测溯源诊断特殊排口

“经过现场摸排和数据监测,我们最终将排口数量更改为116个,并着手开展了下一步工作。”区环境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李光军告诉记者,根据一级监测溯源现场情况和监测数据结果,生态环境部最终确定渝北区的长江入河排口数为116个。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区根据对116个排口的照片(包括现场照片和源头照片)、监测数据、源头情况进行详细梳理分析和研究,将各点位排污口分类区分出了正常点位、异常点位和重点点位三类情况,同时,将116个排口与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进行比对,与重庆市另一试点区域两江新区部分交接地域排口进行划分,明确了需纳入二级监测溯源的新增排口。随后,我区将异常点位、重点点位和新增排口点位等共计50个作为特殊排口纳入了二级监测溯源重点范围,并同时启动其余正常点位的复核工作。二级监测溯源依然采取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人员联合开展的方式进行,但对特殊点位监测溯源要求比一级监测溯源更加严格,记录的信息和需要摸清的源头更加详细,实现了对异常点位、重点点位等特殊点位的再次诊断,对新增排口的排查和比对,对正常排口的复查和确认,为全面摸清排口情况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三级监测溯源找到终极源头

根据一级、二级监测溯源情况,我区把116个排口和源头点位确定,把数据和照片等资料填入生态环境部开发的生态环境执法技术支持系统,同时,对每个排口核实的经纬度标注在奥维互动地图上,实现了全区排口“一张图”。

按照生态环境部、市生态环境局要求,渝北区在一二级监测溯源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出了21个难点排口,并纳入下一阶段整治的排口范围。我区对这21个纳入整治的排口启动了三级监测溯源,要求务必精确找到每一个排口的污染源头。经过区、镇(街道)、村(社区)以及当地村民们的通力合作,最终全面摸清、核实了21个难点排口的源头,圆满完成了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的监测、溯源工作,为重庆市其他区县、国家其他省市开展长江入河排口排查整治工作提供了渝北经验。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