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人大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连续三年列为人代会议案

本报记者 蒋 婧 通讯员 张永海

近年来,随着渝北区经济社会大发展,城市功能得到了不断提升,但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愈发明显,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垃圾收集转运不彻底,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结合调研和走访群众收集的社情民意,区人大代表高度关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并就基础设施建设、垃圾收运体系、长效管护机制、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建议。

众多代表的“乡土情结”最终凝结成了“连续三年人代会议案均为同一个主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7年,渝北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议案》确定为大会议案;2018年,渝北区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将《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渝北乡村振兴的议案》确定为大会议案;2019年,渝北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将《关于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议案》确定为大会议案。

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持续推动下,2017年,渝北区率先通过市级检查,建成市级人居环境示范村1个;2018年,按照“八改”“六化”标准,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13个。

巩固与提升并重美丽生态保障美丽生活

在2019年的议案审查情况报告中提到,“有6个代表团、85名代表提出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议案。2018年已将此作为大会议案办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持续推进,有利于将我区广大农村地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乡村。”

“连续三年持续关注农村人居环境,不但有利于促进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提升整治成果,更有利于凝聚工作合力,集聚资源要素,切实形成工作长效机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持续动力。”区人大代表纷纷表示,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变是实实在在的,随着工作的推进,不但“颜值”更高了,“气质”也更好了。

虽然是持续关注,但每一年大会议案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2017年的大会议案为《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议案》,以实现农村“面貌大改观、风貌大彰显、人居环境大改善”为工作目标;2018年的大会议案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渝北乡村振兴的议案》,则提出要逐步从示范片向全域共美转变、从环境优美向乡风文明转变、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参与,共建共享”转变;2019年的大会议案,则在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把促进产业融合、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新活力作为办理重点,加快农村地区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的转变。

强化监督提升实效立体化视察农业农村工作

议案办理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为切实增强议案办理的成效,三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对议案办理工作采取了全程监督的方式。每年的年初,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会专题听取议案办理实施方案,就工作重点、任务分解、资金使用等方面提出意见。年中,区人大常委会将组织部分人大代表,会同区政府督查室,对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年底,还将组织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视察,听取议案办理工作情况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年终开展的视察对于掌握全区工作情况,提升区人大常委会审议质量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区人大常委会采取立体化视察的方式,对全区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体检式的“全扫描”。2017年,实地察看了新统大路项目、大盛镇居民新村、洛碛镇沐丰园生态农场、石船镇胆沟村示范片建设情况等。

2018年,实地察看了南北大道北延伸段、“巴渝乡愁”田园综合体、木耳镇金刚村基层组织、兴隆镇礼朝屋基项目、统景镇中和村、大盛镇青龙村示范点建设及农业产业发展情况。2019年,实地视察了统景镇江口渔村、大盛镇青龙村、兴隆镇礼朝屋基整治情况,听取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推进及大会议案办理工作情况报告。每年的视察内容都涉及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聚居区建设以及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示范片建设推进情况,基本涵盖了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内容,不但提升了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发言的针对性,更为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区人大常委会农工委负责人表示:“经过三年的实践,全过程监督、立体化视察已经成为常规动作。”三年来,大会议案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再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逐年实施,次递推进。整合各种监督方式,寓监督于支持,实现工作过程“全跟进”、重点任务“全扫描”、涉农镇街、涉农部门“全覆盖”、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提出议案代表“全参与”。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政府及部门、镇街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体系基本形成,推进机制不断健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得到广大群众认可,走在了全市前列。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