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万工程”激扬致富新希望

 

大盛镇云龙村,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忙碌,将最后一批果苗移栽到地里  本报记者 柯雨 摄

  农历腊月二十,寒意料峭,年味渐浓。外出务工的村民们陆续归家,家家户户都开始着手准备年货,“团圆”在此时被赋予了新年的寓意。

  和往年不同的是,在大盛镇云龙村,不少村民正聚在一处,挥锄掀铲,正忙着完成年前的活儿。在我区实施“双十万工程”的推动下,曾经零碎、分散的土地经过整治摇身一变,集中成片,颇为壮观。

  行走在冬日的云龙村,看见的不仅是大片平整的土地,更是田野的重生。而在一年前,云龙村还是另一番景象:土地虽广阔,却散乱分布,难以有效利用。

  今年,规整平坦的土地上,一排排柑橘树苗迎风而立,村民们三五成群在田间地头忙碌,有的忙着把一车车的柑橘树苗运到田里,有的忙着为新栽的树苗修枝……工程车穿梭不停,到处是一派火热的景象。“马上就要到春节了,大伙儿想赶在节前将手里的活儿忙完。”云龙村党总支书记游佐容说,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拓展用地空间,云龙村积极响应“双十万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实施宜机化整治工程,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村民们送去了致富新希望。

  游佐容说的“双十万工程”,指的是区委、区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计划在2019—2020年两年内,结合发展村集体经济种植十万亩经果林,围绕生态保护种植十万亩生态林。到2022年,实现粮经结构比调整至2:8,森林覆盖率达55%,不仅实现山林更美,还要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三增”的目标。

  2019年8月,随着我区正式启动农村“双十万工程”建设,大盛镇云龙村的村民们盼来了致富新希望。他们看到,在施工现场,好几台挖掘机挥舞着巨臂同步作业,仅用一个月多时间,就整治完成了600余亩土地,并且在3年内将发展成高标准、现代化的柑橘果园。未来,这里将和其他村的“双十万工程”项目一道,打造成为集采摘、赏花、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百果园”“纪念林”,成为渝北发展现代丘陵山区特色高效农业的靓丽名片。

  党委、政府有发展的决心,群众就有致富的信心。家住云龙村7社的唐富平对此深有体会。今年,他谋了一份新差事:为村里的“双十万工程”运送果苗。临近春节,项目加快了果苗种植进度,他负责驾驶工程车往返于公路和施工现场,“一次能拉20多株果苗,每天至少拉30车。”唐富平说,过去他每年都外出打工,近两年来,父母年纪大了身体大不如前,他选择留在家乡照顾老人,少了务工收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去年,村里的“双十万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唐富平抓住机会就近谋了这个差事,既能挣钱,又能照顾父母,手里又宽裕了。

  对于未来,唐富平也有自己的打算,“我55岁了,能留在父母身边尽孝心、挣钱养家就是最大的心愿。”唐富平说,在院坝会、社员大会上,他听了不少“致富经”,果园建设期间,还有不少林下种植的差事,等树苗栽好后,未来几年里,继续留在村里一样也能务工养家。

  和唐富平一样,云龙村1社的梅龙芳也对“双十万工程”充满了信心,因为果园所占的土地主要集中在1社,除了务工有收益之外,梅龙芳一家六口还以土地入了股,等柑橘树挂了果,产业有了收益,就可以参与分红,“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希望,也越来越有味道了。”梅龙芳笑着说。

  闲置土地焕发新活力,家家户户都有了新盼头。云龙村的变化正是渝北加快推进“双十万工程”建设的缩影。“果园投用后,即使保守估计,一亩产值也可超过3000元。”游佐容说,待春节后,村里准备着手组织村民利用林间闲置土地种植辣椒、茄子、丝瓜等作物,以此增加村集体收入,“下半年则主要种植青菜头、花菜等蔬菜,在高效利用土地的同时,也能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务工岗位。”

  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在破解农村土地撂荒难题,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征途上,一幅美丽蓝图正在渝北徐徐展开:一年四季“有花有果”,绿水青山成为了金山银山,“双十万工程”建设为生活在广袤农村的人们提供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承载着一代人致富的希望。

编辑: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