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网  >   要闻
让绿色金融助力重庆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核心提示

  11月5日,2019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以下简称2019中新金融峰会)举行了六场分论坛和三场重要活动,让2019中新金融峰会第二天精彩纷呈。


  六场分论坛主题分别是:“跨境投融资助力‘一带一路’”“物流金融赋能陆海新通道”“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绿色金融助推绿色发展”“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发展”“资产证券化推动‘一带一路’基础产业发展”。


  三场重要活动分别为:“金融支持陆海新通道建设对接会”“中新金融科技合作展望暨江北嘴金融科技高峰对话”“中新企业家与金融家圆桌对话会”。


  论坛和活动聚焦跨境投融资、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物流金融、资产证券化等热点,数百名来自海内外政商界与金融界、学术界人士与会交流。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将为推进各方在金融互联互通领域深化合作、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助推“一带一路”及陆海新通道建设、支撑区域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提供决策参考。


  绿色金融连通了环境保护和金融创新,近年来成为政策顶层设计及社会参与主体普遍关注的焦点。发展绿色金融,是我国推进绿色发展的路径之一,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如何进一步推进绿色金融发展?重庆如何借力绿色金融更好地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11月5日,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绿色金融助推绿色发展”论坛举行。记者 张锦辉 摄

11月5日,2019中新金融峰会举行“绿色金融助推绿色发展”论坛,来自国内外的多名嘉宾围绕这一话题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解决环境问题迫切需要绿色金融

所谓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当前,发展绿色金融助推绿色发展,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议题,引起了各国高度重视。

究其原因,主要是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环境持续恶化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危害。

对此,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助理行长谢福兴用事实和数据来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近年来,全球性的气候灾难越来越频繁,导致了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仅从2000年到2006年,亚太地区因气候灾难造成的损失,估计每年达到了600多亿美元。

“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谢福兴说,而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金融是关键。

菲律宾中央银行助理行长伊路米纳达·斯卡特则透露,菲律宾在世界最受气候灾难影响的国家中排名靠前。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菲律宾在全球空气污染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中也排在前几名。“菲律宾急切需要各方合作起来,通过发展绿色金融等举措应对这样的挑战。”

“绿色可持续性发展是人类必须重视的问题。当前,我们切勿以透支环境来谋求经济的发展,把后代的福利消耗殆尽。”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汪滔认为,要解决环境问题,迫切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持。

重庆已走上探索之路

事实上,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愈加重视、绿色发展理念日渐深入人心,重庆非常重视绿色金融发展,并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2017年10月,重庆出台了《重庆市绿色金融发展规划(2017-2020)》,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力争建成组织体系多元、产品种类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政策支持有力、市场运行高效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助推重庆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生态屏障。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党委委员、副主任李铀介绍,在探索绿色金融发展的过程中,重庆通过出规划、建机制、推试点,多措并举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目前,两江新区、万州区两个绿色金融示范区建设推进顺利。

其中在两江新区,今年6月成立了重庆银行业首家绿色支行——兴业银行两江绿色支行,大力支持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和重大绿色项目融资。

此外,得益于在国内较早启动了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重庆环境要素市场发展已初具规模,绿色金融组织、绿色产品和服务也日趋完善。目前,重庆已顺利上线测试绿色金融大数据系统,并正在积极推进气侯投融资试点。

多管齐下,重庆绿色金融发展势头良好。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长22.6%,各类绿色债券余额同比增长1.7倍;本次中新金融峰会上,30余家机构和企业签署了一批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合作项目,合同金额超过600亿元。

引导更多金融资源进入绿色金融体系

不过,要让绿色金融为绿色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重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绿色发展有一个特点,就是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经济效益较小、内部化难度较大。”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谢汉立认为,单纯依靠金融市场进行资源分配,金融资源可能很难分配到绿色金融上去。

鉴于此,谢汉立建议,发展绿色金融,特别需要监管部门加以引导和支持。重庆可借助本次中新金融峰会搭建的平台,与新加坡、菲律宾及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加强合作,吸引更多金融资源进入绿色金融体系。

譬如,通过债券发行、登记托管等领域的合作,为实体经济做好服务;探索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依托外汇、利率、信用衍生品等金融工具,构建双方的交易平台,为金融机构开展跨境绿色金融投资提供配套的风险管理工具,等等。

还有与会嘉宾认为,重庆发展绿色金融,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

伊路米纳达·斯卡特介绍,近年来,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菲律宾非常重视利用金融手段来维持未来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此,菲律宾国会努力推动绿色立法,通过了《气候变化法案》《灾难风险减轻和管理法案》《绿色就业法案》等多部法律。由此,搭建起较为完善的绿色法律体系和政策框架,有效助推菲律宾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

此外,菲律宾还把环境和社会治理的标准融入到相关法律当中,使之成为各行各业遵守的主流标准。菲律宾一些银行已经积极参与到绿色金融的项目当中,发行了绿色金融债券和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债券,助力环境治理。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助理行长阿兹那·阿布杜尔·阿齐兹称,马来西亚也在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来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早在2010年,马来西亚央行就开展了绿色科技融资计划,支持绿色科技发展。2017年,马来西亚发布了VBI项目计划,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希望在马来西亚证监会等相关部委共同努力下,进一步推进绿色金融、绿色科技的发展。2018年又将VBI项目涉及的范围扩大,新推出了三个方面的框架措施。

现在,马来西亚央行与该国其他一些部委及世界银行合作,致力于在应对气侯变化等问题上实现突破。

李铀表示,重庆近年来在绿色领域的持续探索,为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把支持重庆绿色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全力推进重庆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创建工作,在打造绿色金融最佳营商环境方面做好示范。

“跨境投融资助力‘一带一路’”论坛

跨境投融资助力“一带一路”加快发展

11月5日,在2019中新金融峰会重要活动——“跨境投融资助力‘一带一路’”分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金融界专家们建议,当前阶段,要加快发展跨境投融资,以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及中拉产能合作基金总裁张祖军介绍,中非基金是一只市场化的基金,也是人民币与美元双币种基金,涉及行业广泛,投资方式多元。该基金成立三年多来,已投资项目18个,资金规模约24亿美元。

张祖军介绍了基金的投资案例,一个是手机厂商的案例,中非基金参与了其B轮融资。这款手机在中国生产(在重庆也有生产基地),主要销往非洲,在非洲市场排名第一,市场销售量和市场占比接近50%,市场美誉度也比较好。另外,该基金在拉丁美洲还有一个水电项目,在当地市场水电的装机容量占到5.8%,效益也不错。

大华银行集团机构银行服务董事、总经理许洲德表示,东南亚各个国家的文化、语言不同,经济运行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新加坡,70%的人口是华人。所以,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新加坡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

华侨永亨银行中国首席执行官王克认为,中资企业到国外主要的问题就是“人生地不熟”,对当地商业环境不熟悉,对当地金融机构、业务合作伙伴也不熟悉。王克表示,新加坡金融企业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助一臂之力。为此,华侨银行集团在新加坡成立了中国业务部,也在马来西亚、印尼、缅甸都成立了相应的团队。

“新加坡的金融机构要更好地了解重庆以及中国其他地区企业对离岸资本市场的需求,才能进一步加深合作。”星展银行董事总经理兼固定收益全球主管李福陈表示,新加坡政府和重庆政府还可以做更多的工作,来促进新加坡和重庆的企业进一步发展金融,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进了解。

“新加坡和重庆的政府之间,需要进一步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了解大家的一些支撑点和共同点,并相应出台一些政策、措施,推动双方的企业进入对方的市场,这样我们就可以加速合作进程。”李福陈说。

“物流金融赋能陆海新通道”论坛

深化合作降成本 物流金融赋能陆海新通道

11月5日,2019中新金融峰会举行“物流金融赋能陆海新通道”分论坛,来自中国和新加坡的政商界人士参加了论坛,共同探讨如何用大数据智能化推动金融与物流深度融合、助推陆海新通道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亚洲基础设施办公室总裁陈庆辉介绍,东盟人口有6.5亿人,约60%的人口在35岁以下,他们会在接下来的十年进入壮年,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东盟地区正在积极扩张物流网,线上数字网络也慢慢铺开了,这会带来更大的商机。

新加坡叶水福物流集团执行主席叶进国称,与传统方式不同,新加坡叶水福物流集团更多的是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在新加坡,该集团已建造了工业4.0级别的供应链体系——这不光是一个仓储系统,还集成了自动引导车辆、周期盘点无人机、舱数管理系统等,一小时可以处理120个集装箱。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表示,发展物流金融必须制度先行,首先,有关部门、机构应推动与物流金融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其次,建议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比如利用更好的信息化、技术化手段等来降低物流成本。再次,要鼓励金融机构进行更多的创新,建立一个物流的信息共享平台,降低发展物流金融的风险。

刘胜军认为,如今,重庆正与新加坡积极探索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在跨境物流金融方面,可以做更一步的探索发展。

重庆辉联埔程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兼总裁丁艳也认为,让物流链条更完整、更透明,才能做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才能与金融机构进行更有效的对接。

“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发展”论坛

科技助力普惠金融仍需先解决风险问题

小微企业、农民等群体融资难,堪称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不过如今,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产品,被视为解决这道难题的一条有效路径。

那么,如何运用科技促进普惠金融发展,让小微企业、农民等群体不再为融资发愁?11月5日,在2019中新金融峰会“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探讨。

“金融科技由业务支撑变成了业务牵引的核心驱动力。依靠金融科技,金融业的基因正在被改写,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向、经营策略、经营结构都在快速发展。”中国建设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张为忠认为。

譬如,过去,按照传统的模式,银行是按大企业的贷款模式去做小微企业贷款。但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导致放贷成本非常高,一些银行就不愿意做小微企业贷款。而现在,随着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经营能力的提高,社会的信任关系因为数据金融越来越完整建构了起来,解决了信息失真和不对称的问题。基于此,小微企业的贷款难有望得到缓解。

尽管如此,普惠金融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普惠金融商业模式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同时,不能忽视风险管理。”度小满金融CEO朱光认为,风险管理是金融的本质,也是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不管是做“学贷”、小微企业贷款还是其他普惠金融,如果不能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持续的。

在他看来,金融科技首先要解决风险问题,再解决效率问题。此前,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聚集的风险也在同时提升,究其原因,就是P2P金融等互联网金融把顺序搞反了。即它先解决效率问题,再去解决风险问题,等到出现金融风险问题,已经来不及去改变了。

“科技创新正在重新塑造金融的竞争力,金融科技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技所带来的服务方式、形态的变化,本质不应该改变金融风险属性。”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也有同样的观点。

她认为,科技只是金融方式创新的手段,不能跨越金融规则。金融的内在脆弱性,风险的外部性和网络的强涉众性,决定了安全永远是金融科技的生命线。运用技术的手段,无论是在发挥其拓展渠道、提质增效,还是降低成本等作用方面,都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安全标准、规范,要加强对技术的监测、认证和试点。

--------------------------------------------------------------------------------

记者:黄光红 陈钧 王天翊(实习)

编辑:柏云辉

校对:陈韫宇

审核:何维

 

编辑:官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