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网  >   经济

区县报社长(总编)看城口:农文旅融合发展 构筑乡村振兴路

  山神漆器

  城口县高观镇半山工艺扶贫车间石头雕刻工艺品

  亢谷篝火晚会

  游客在鸡鸣寺内品尝鸡鸣茶

  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

  青龙峡漂流

  坐拥绿水青山的中国亢谷本版图片由城口县新闻中心及城口县摄协提供

  城口有着优质的生态气候资源,绿水青山常相伴、蓝天白云入画中,是一方得天独厚的消夏纳凉避暑胜地。

  近年来,城口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紧抓电商扶贫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契机,着力打造“巴山原乡、生态城口”品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创新电商扶贫,助力农户搭上“致富快车”

  位于秦巴生态城的城口县电子商务公共运营服务中心,是一个集技能培训、信息集散、代销代购、物流售后、创业孵化、资源对接、溯源品控、政策咨询八大功能于一体的电商平台,由020线上线下体验馆、电子商务管理服务中心和培训中心三部分组成。

  中心主要对全县165个电商网点和网上村庄、农村淘宝进行指导,提供一站式服务,并负责全县电商发展总体运营,可带动超过30%的贫困户增收,实现农产品电商销售总额超过5000万元,直接和间接带动电子商务就业创业超过3000人。在实地参观了解了该中心精准扶贫大数据指挥系统、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农产品销售平台、电商精准扶贫体验区和020线上线下体验馆后,采风团被“主体培育、孵化支撑、平台建设、营销推广”四大体系打造的本土电商良性生态圈所吸引,纷纷感叹,“电商扶贫”的新模式,让农户步入了致富的“快车道”。

  据了解,城口积极创新扶贫模式,推进农村电商扶贫,大力培育发展农村淘宝和“网上村庄”,充分挖掘本地特色,采用线上线下、乡村旅游 农产品的模式,主推高山腊肉、土鸡、蜂蜜等农产品,让偏远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

  深耕乡村旅游,建起大巴山里“森林人家”

  全长14公里的公路文化长廊贯穿景区,清凉的亢河蜿蜒而过,精心设计的微景观、休闲亭、文化广场错落有致,道路边大巴山森林人家饭菜飘香,游客络绎不绝……

  在城口县东安镇兴田村,各位审读专家和区县报社长(总编)实地感受了巴山原乡的清凉舒适,欣赏了当地民俗文化与游客的才艺碰撞,称赞此处是绝佳的消夏避暑胜地,值得带领家人朋友和推介给更多游客前往体验。

  东安镇曾上榜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荐名单,获得重庆市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重庆市最美避暑小镇等称号。2011年以来,东安镇依托独特的气候资源、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大力发展巴山森林人家为主的乡村旅游,并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推动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据悉,截止目前,城口县东安镇已发展大巴山森林人家275户、床位5892张,年接待游客逾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92万余元,带动81户贫困户开办森林人家实现脱贫。其中兴田村205户中有121户加入大巴山森林人家,床位达3515张,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1980元增长到2018年的1.7万元,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31%下降至2.9%,兴田村实现了整村脱贫,也从最贫穷落后的村变成乡村旅游脱贫示范村。

  事实上,东安镇兴田村仅是城口县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口持续推进重庆特色旅游基地、全国知名山地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以“大巴山森林人家”为品牌的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城口,感受这里的山川、森林、溪水,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挖掘人文潜力,打造人人向往“巴山原乡”

  城口老腊肉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因其工艺独特、香味纯正,肉质精良、营养丰富,早已驰名中外。其制作工艺被列为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重庆赵孝春野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采风团详细了解了城口老腊肉的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

  “我们本着诚信经营的原则,奉行‘做企业如同做人’的经营信条,力争带动更多群众一起脱贫致富”,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口老腊肉加工制作工艺第五代传承人--“全国劳动模范”赵孝春向前来采风的各位审读专家和区县报社长(总编)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当采风团成员了解到赵孝春野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年产值近1亿元、带动600余人在生产车间及各大商业超市就业、带动全县200余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的事迹时,都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

  城口县高观镇的山上有成片的竹林,河里有星罗棋布的奇石。如何让这些平常的材料,产生价值呢?为此,高观镇建立了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专业从事农特产品展示展销、手工艺品加工的半山工艺创业就业扶贫车间。通过设计研发,把石头、竹子做成了手工艺品,并作为特色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据介绍,车间采取“公司村集体 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生产工人全部使用条件符合的贫困对象,公司免费提供技术学习,并采取“每月不低于1500元的基本保障绩效”的薪酬模式,直接带动贫困对象9户12人。

  乡村旅游不仅要有“靓丽面子”,更要有“内涵里子”。城口深挖大巴山文化,发挥大巴山传统民风民情民俗独特魅力,在积极申报“搭红”习俗、鸡鸣手工制锣技艺、城口民歌、城口十大碗、鸡淖传统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的同时,通过技术培训、创业扶持等方式,让这些非遗资源真正成为农户脱贫致富的“助推器”。此外,城口还挖掘旅游特色,举办了消夏养生节、彩叶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旅游节会活动,让“巴山原乡”成为城口旅游的靓丽名片。

编辑:官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