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带领村民打造“四季花果山”
——记洛碛镇沙湾村党总支书记张禹梅

 

  洛碛镇沙湾村党总支书记张禹梅说,要将村里的果园打造为“四季花果山”,为游客提供一个观光休闲度假之地

本报记者 兰卓 摄

  “张书记,春天我们来摘了樱桃,看了你的朋友圈,我们今天又来摘皇后李,这个果园就是一个‘四季花果山’啊!”5月31日,在洛碛镇沙湾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果园里,来自重庆市区的游客李力说。

  “这个皇后李是我们引进的英国品种,大家都说好吃,你看这几颗被鸟啄了,鸟儿都特别喜欢吃,我们准备再栽种一些。”洛碛镇沙湾村党总支书记、沙湾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理事长张禹梅说,“等一段时间桃子也要熟了,欢迎大家来采摘!”

  记者在果园看到,地里还种有黄瓜、茄子、海椒、西瓜等果蔬,也有游客在采摘。“村里的贫困户都脱贫了,合作联合社就是要通过发展产业,带动村民们一起致富奔小康。”张禹梅告诉记者,“合作联合社正在完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配套设施,我们既要吸引游客来,还要让游客留下来,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更多渠道。”

  脱贫:一个都不能少

  在村口,记者看到一个漂亮的三合院,名叫花土小院。为何取名花土小院?张禹梅说,沙湾村由原沙湾村和花土村合并而成,这样取名是想给大家留下一个念想。

  张禹梅于2010年担任沙湾村党总支书记。她在进村入户走访时发现,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家庭等“四类人群”的房屋因年久失修安全隐患严重,便向镇党委、政府领导建议,为这些村民修建一个聚居点。小院很快建了起来,生活设施齐全。如今,这个小院成为了村里的一道风景。

  村民李中田告诉记者:“以前我独家独户,一到雨天屋顶漏水,就把所有能装水的东西找出来接雨,晚上睡不着,担心房子会垮。今年春节搬进这里,环境好,大家互相照应,住着很安心。”

张禹梅说,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两不愁三保障”是我们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对每一户的摸排中,她和同事们了解到各家的子女教育、家庭收入等情况,从中找出一户一策的帮扶方案。村民辜美林、胡开文、王正权家里都有或多或少劳动力,村里就给他们争取扶持资金,帮助他们养殖鸡、鸭、鹅等,并为他们寻找销路。李光珍和辜美田家里缺少劳力,但他们有自己的果园,村里就为他们争取扶贫资金,买来肥料、农药等大力发展果园,并且动员专业农户为其打枝、嫁接,帮助他们销售水果。

2015年底,5户贫困户都实现脱贫。2017年底,胡开文、王正权、辜美林家里人均年收入过万元,实现稳定脱贫。2018年,辜美田稳定脱贫。“辜美田家养有蜜蜂,光是卖蜂蜜,一年的收入也有4000多元。”张禹梅说。

三变:催生“136”股份制

沙湾村是洛碛镇的“三变改革”试点村。“三变改革”的核心是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一开始,很多村民都有过怀疑,毕竟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让他们拿出土地来入股,搞公司化运作无异于‘空了吹’。”张禹梅说。

为此,在镇里的支持帮助下,张禹梅和同事们不断优化制度和分配设计,随后挨家挨户,反复进行讲解,一一化解了村民们的疑虑。

一些村民尝到甜头后,更多的村民加入进来。赵泽云是沙湾村村民,另一个身份是洋气的“股东”。老赵说,他家流转土地换取了三股股权,收益比过去单纯种粮食划算多了。村民们说,最终大家愿意入股,一方面是因为村干部表现出的诚意;另一方面,村集体都入了股,一起苦乐共担,大家有安全感,毕竟村集体不会“跑路”。

“沙湾村是洛碛镇最早开展‘三变改革’试点的村。”张禹梅说,“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抗市场风险能力并不强,所以在定好股权结构框架的同时,我带着村民股东到周边多个发展得好的地方去考察学习,最后定下生态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产业模式。”

据张禹梅介绍,合作联合社将村集体固定资产折现入股10%、农户以土地入股占30%并保底分红(每年每亩400元保底租金)、业主以资金入股占60%的“136”股份制改革,发展水果种植500亩,辐射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增收。目前,村集体已提前实现了年经营性收益超过5万元的目标。

合作:村民抱团奔小康

今年2月28日,渝北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暨集体经济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洛碛镇举行,来自全区各镇街的相关负责人到沙湾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参观。

在这次推进会上,沙湾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等17个洛碛镇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现场获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在市场经济中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沙湾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有股民878人,合作联合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作为理事长的张禹梅功不可没,是她一手把这个集体的“孩子”带出来的。目前,该联合社已完成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等程序,正式开门营业。“合作联合社预计今年年收入达30万元左右。”张禹梅说,“136”股份制模式不但降低了业主的投资风险,集体也增加了收入渠道,群众有了保底收入还能收益分红,让村民能够共享发展成果。

“合作联合社是村民与村集体的一个合作平台。”张禹梅说,村民既是股东,也是员工。果园里需要人除草、杀虫、剪枝、疏果,每天工钱80—100元不等,有一定农业技术的村民不出村就可以挣钱。比如辜美吉夫妇,他们两口子在果园里工作,一年下来要挣4万多元,也把自家的家庭经济兼顾了。

“村里以集中示范培训、普轮训、相互观摩、外出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张禹梅说,“合作联合社就是我们的金字招牌,我们必须提高合作社适应市场的能力,才能真正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愿景:打造“四季花果山”

“游客来我们村,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花开,一年四季都有水果采摘。”张禹梅说,“不过,要实现我们理想中的‘四季花果山’,还有很多事要做。”

记者在果园看到,林下有鸡鸭鹅兀自啄食,在果园的下方,有一个水塘,有游客在垂钓。行走其间,果蔬香味扑鼻,让人沉醉在田园牧歌的美好图景中。

在果园公路边,正在修建房子。“这是我们的库房。”张禹梅说,“有的果蔬不便保鲜保存,我们需要建自己的库房来储存。农业是农村发展的根本,但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才是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渠道。”

沙湾村采取“一事一议”和财政补助、村自筹资金及政府投标等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防火步道路1103米、防火公路2.5公里、产业道路1450米、排洪沟整治以及安全防护栏670米、断头路硬化8.8公里、产业小路1.5万米、标准果园建设200亩、土地整治100亩、异地造林519亩等基础设施项目。

让张禹梅特别欣慰的是,随着村里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的大幅改善,有些在城里打工多年的村民向她提出,想回家搞农家乐、民宿。

“我们鼓励大家回乡创业,特别是有资金有技术的老乡,他们回来后,必将为沙湾村的发展带来商气、人气。”张禹梅说,“农家乐、民宿才能让游客留下来,真正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编辑:官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