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发力 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开展农村存量危房整治工作,努力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任天驹 胡瑾 摄

近年来,我区狠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贫困学生“能上学”“有学上”“上好学”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时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脱贫攻坚战质量。

  目前,距离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目标还有不到两年时间,如何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中的薄弱环节,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确保如期完成任务?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区农业农村委、区教委、区卫生健康委、区住房城乡建委主要负责人。

主持记者: 

郑和顺 陆世玲 万桃利 郭文瀚

访谈嘉宾:

区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委主任 陈朝晖

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 艾道淳

区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 胡容

区住房城乡建委党委书记、主任 李世瑜

  探索多元化模式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让产业增收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对标市委、市政府要求,咬定目标抓落实,聚焦精准强识别,突出问题补短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截止目前,全区有建卡贫困户1023户、2539人(其中已脱贫享受政策991户、2440人;未脱贫32户、99人)。”区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委主任陈朝晖说,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有力推进,但也遇到或面临产业扶贫效果还不够稳定、不够明显、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

  陈朝晖说,未脱贫的32户和已脱贫的991户的产业发展,基本都是靠传统种养殖业,养点鸡鸭鹅,栽些经果林木,群众增收的可持续性还不强。稍遇天灾人祸,又会返贫。此外,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也较为滞后,尽管我区发展了特色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但是规模都不大,品牌也不响。

  产业发展不够好是影响我区推进脱贫攻坚的薄弱环节,要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把产业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完善产业发展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脱贫成效长期稳定可持续。

  陈朝晖表示,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首先要积极探索产业扶贫多元化模式,大力培育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南北大道伏季水果产业带、统大路现代化水果产业带、大白路名贵中药材基地、张白路高山蔬菜基地、龙胆路花果长廊产业带等五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加速推进“三环十景”农旅融合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加大对贫困户的就业力度,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围绕9个脱贫摘帽村和5个区级扶贫重点村,实施产业发展提振工程,加快建设一批“五个振兴”示范村。推广“双对接双选择”产业到户机制,持续完善项目库建设,加紧推进小家禽、肉兔等适合贫困户的产业发展。

  同时,还要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贫困户就业能力。不断完善政策措施,鼓励龙头企业吸纳建卡贫困人口就业,鼓励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创建扶贫车间,优先支持带动建卡贫困户稳定就业和发展生产增收的企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到有贫困户的村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加工流通,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增收。到2020年,力争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0家左右。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广“订单”农业等多种带动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积极组织品牌农产品网上销售。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动员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消费扶贫。

  此外,还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带动作用。着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增收。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支持有贫困户的村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土地、房屋、山场、水面、设施、设备、帮扶资金等入股、托管方式参与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土地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鼓励通过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推出一批典型,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资产收益等有效做法,重点推进实施土地流转、资金入股、房屋联营、务工就业、保底分红、产品代销等带贫益贫机制。

  补短板 促均衡

  确保贫困学生“能上学”“有学上”“上好学”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作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近年来,渝北坚持狠抓“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等重点对象,采取控辍保学、资助帮扶、新建学校等措施,多管齐下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高位均衡,确保贫困学生“能上学”“有学上”“上好学”。

  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艾道淳告诉记者,在渝北,农村贫困户子女从学前到高等教育阶段,不但不愁学费,还有生活费补助。在确保教育帮扶精准到人方面,我区进一步强化贫困子女入学有保障,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实现“贫困学生全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全免费、特殊群体全关爱、帮扶措施全到位”五全目标,切实解决贫困学生“能上学”问题。

  艾道淳表示,具体工作中,区教委通过与区扶贫部门配合联动,精准摸排出我区就读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456人,全部纳入资助范围。各学校根据受助对象家庭困难的不同程度,“分出层次”“拉开档次”,对家庭特别困难学生,开设绿色通道,预先办理入学,跟踪服务;建立贫困户子女“一生一卡”帮扶机制,做好跟踪服务。

  数据显示,2019年春季学期,全区3万余名学生享受各级各类教育资助奖金共计2887万元,其中农村建卡贫困户子女累计资助1456人次;落实教育资助资金173万元。对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进行全面摸底,建立了由教委牵头、镇街为主、公安配合、学校跟踪的劝返工作联动机制,对重度残疾儿童采取送教上门方式,确保了全区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教育要发展,硬件是基础。扩大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有力措施,是推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艾道淳介绍,在此方面,我区坚持教育发展“三个优先”,补短板、建学校、抓均衡,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贫困学生“有学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直是渝北教育工作的前行方向。艾道淳表示,接下来,将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要求,切实优化布局扩大教育资源,大力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解决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中还存在的突出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

  坚决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康扶贫属于精准扶贫的一个方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在是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是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基本医疗有保障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重要内容。”区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胡容介绍,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

  胡容表示,区卫生健康委自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市里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以及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安排,聚焦“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在健康扶贫工作中求创新、重实干,全力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

  据介绍,区卫健委一方面强化组织保障、督查保障、部门保障“三大保障”机制,切实加强对健康扶贫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做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工作。同时,强化宣传引导,提高政策知晓率,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三项基础”工作,确保健康扶贫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具体而言,一是聚焦“看病有保障”,建立“八道保障线”。落实“三保险”(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两救助”(民政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两基金”(扶贫济困医疗基金、健康扶贫医疗基金)、“一兜底”(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医疗基金),经八重保障后,实现贫困患者住院个人自付比例1.94%,门诊个人自付比例8.89%,看病就医负担大幅减轻。

  二是聚焦“扶贫要精准”,实施“三个一批行动”。实施大病集中救治,在全市26个救治病种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将病种增至37个。将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和17家镇街医院确定为集中救治定点医院,分类救治229人,救治进度100%;实施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为所有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向签约服务率达100%;为农村四类贫困人口免费体检一次,200元/年/人,2018年免费体检2502人,体检金额50.04万元。实施重病兜底保障,对患37类大病的农村低保、特困、贫困残疾患者进行兜底保障,累计救助19102人次,救助金额538.4万元。

  三是聚焦“看病更便利”,开展“先诊疗后付费”。区内所有公办医疗机构均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农村贫困患者就医时无需缴纳住院押金,2018年以来先诊疗后付费4069人次。搭建健康扶贫兜底保障“一站式结算”平台,开通区外就医“手工救助”渠道,实现“只让群众跑一次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做好下一步脱贫攻坚工作,尤其是健康扶贫工作规划了路线、明确了重点、指出了方向。”胡容说,接下来,区卫生健康委将继续把健康扶贫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聚焦“看病有保障”“扶贫要精准”“看病更便利”,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将严格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健康扶贫往深里做、往实里做,把工作重点放在尚未脱贫和因病返贫的困难群众身上,进一步完善救治救助措施,真正用制度体系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为全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紧紧围绕住房安全保障

  全力推进“唯一住房是危房”整治工作

  “住房安全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

  区住房城乡建委党委书记、主任李世瑜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区住房城乡建委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的“住房安全保障”目标,结合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投入资金约2.35亿元,聚焦建卡贫困户、分散供养特困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重点对象,通过“查、搬、租、拆、改、建、管、督、评”等措施,大力开展农村存量危房整治工作,完成农村危房整治4892户,其中特困家庭2041户、“四类”重点对象2851户,全面动态消除了现有“四类”重点对象的C、D级危房。

  记者了解到,在整治过程中,我区坚持“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对四类重点对象的C级危房采取修缮加固并统一风貌的方式进行整治;对D级危房采取拆旧房、建新房的方式进行整治;对特困家庭,还按照每平方米300元的标准予以装修补助,另外配备床、衣柜等基本生活用品,让特困家庭实现拎包入住。

  李世瑜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石柱县华溪村考察时,非常关心群众的住房安全有保障问题,为我们做好农村危房整治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我区有新增62户贫困对象C、D级危房,我们计划在年底前全部整改完毕。”他表示,接下来,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对表中央决策和市委部署,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在努力实现“四类”重点对象危房动态“清零”同时,计划扎实开展“唯一住房是危房”的整治工作,防止脱贫农户因住房问题返贫,让更多农村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

  一是精准排查,摸清底数。今年3月,区住房城乡建委会同各镇街对全区农村C、D级存量危房进行再次摸底调查,详细核实了一般农户住房、车辆、收入等情况,并按照“有人居住”和“无人居住”两类,对“四类”重点对象、扶贫办“七不进”对象进行分类汇总。

  二是精准发力,分类施策。根据3月的摸底排查情况,区住房城乡建委正在研究制定《渝北区农村存量危房整治实施细则》,针对有人居住的C、D级唯一住房,制定分类整治的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经区政府初步研究,今年,我区计划整治有人居住的C、D级唯一住房7843户(不含扶贫办“七不进”对象),其中,C级危房4996户、D级危房2847户。

  三是严把标准,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渝北区农村危房整治9条”要求,既不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提高标准、吊高胃口,坚持“一房一策、因房施工”,采取加固、补漏、捡瓦等方式修缮C级危房,全面消除住房安全隐患,同时满足通风、透气、采光等基本要求;对D级危房采取新建房屋方式进行整治,满足基本居住功能,确保困难农户都能住上结构安全、功能完善的“放心房”“舒心房”。同时,及时拆除长期无人居住的D级危房或农户已搬离的原危房。

  四是注重结合,统筹推进。注重农村危房整治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在危房整治的同时,适当美化其周边环境,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村容村貌和户容户貌,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编辑:官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