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网  >   专题

贫困群众的感激是对我们工作的最高奖赏

区扶贫开发办干部朱明丽说:

“贫困群众的感激是对我们工作的最高奖赏”

本报记者 兰卓

“王大哥,住进了新房,还养了这么多鸽子、鸡、鸭,你家里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遇到合适的,我给你介绍一个女朋友哦。”

“要得,谢谢小妹!”

在木耳镇良桥村,朱明丽向脱贫村民王远良了解家庭农场发展情况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任天驹 摄

3月19日,渝北区扶贫开发办干部朱明丽来到木耳镇良桥村,了解到村民王远良已脱贫,邻居们笑着说王远良什么都不缺了,“就差个老婆了”,朱明丽离开村口时鼓励王远良加油,早点把嫂子娶进门。

朱明丽告诉记者,从事农村工作9年多来,每次看到村民们的日子渐渐好起来,她就觉得十分欣慰。

朱明丽被评为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2018年度先进个人。每次有人提及这个荣誉,她就会一脸平静地说:“脱贫攻坚需要大家群策群力,我个人只是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朱明丽向木耳镇良桥村脱贫村民王方志了解增收情况

品德在“前”

用心用情帮扶贫困户

“朱姐,这一户的信息感觉不对,麻烦你帮我指点指点。”

“村民的务工地点、务工收入没有写明,身份证号码也需要核实,所有的信息都要真实并符合逻辑。”

记者在朱明丽的办公室看到,还没有满32岁的朱明丽,在年轻同事眼里俨然是“前辈”了,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他们遇到搞不明白的事都来请教她。

“我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一户户贫困户脱贫。”朱明丽告诉记者,贫困户是否脱贫是有量化标准的,建卡贫困户与稳定脱贫户的扶持政策是不一样的,作为扶贫干部首先要品德在“前”。

在朱明丽看来,她心目中的“品德”是“广义”的,简单来说,就是要用心用情帮扶贫困户,要“一碗水端平”,让困难群众心服口服。她说,“如果他们对我们的工作充满感激之情,那是对我们工作的最高奖赏。”

多年从事农村工作的经历,让朱明丽对村民有着亲人一样的牵挂。有次,洛碛镇一个村民给朱明丽打电话说,她的养女嫁到了四川眉山市,她家进行危旧房改造,政府有没有补贴?朱明丽给她耐心讲解了相关政策,并提醒她,养女也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和责任,危旧房改造也要出力。

去年,木耳镇良桥村的脱贫户还有王方志。“其实,他家早就可以实现脱贫的。”朱明丽说,“在我和镇村干部的劝说下,王方志同意进行危房改建,如今他住进了新房,每次看到我就乐呵呵的。”

朱明丽经常到贫困户家中调研,指导产业发展,对贫困户的诉求总是耐心听、认真记,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问题。

王远良家里养了300多只鸽子、300多只鸡,每次去王远良家,朱明丽都要问家禽的销售情况、防病情况,因为这是王远良搞养殖的“软肋”。2015年从事扶贫开发工作之前,朱明丽从事的是畜牧兽医工作,她便利用自己这方面的资源给王远良联系兽医。得知村里有一个返乡女青年在开网店,朱明丽便请她帮王远良在网上搞销售。

“我的鸽子蛋卖到了5块钱一个,鸽子卖到了80元一只。”王远良告诉记者,“有朱明丽和镇村干部们帮助,我搞养殖没有后顾之忧了。”

“最令我难忘的神情,是每次我们走出村口时贫困户一脸的感激。”朱明丽告诉记者,“他们的获得感,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朱明丽说:“有的村民捧一袋鸡蛋给我们以表感激,但扶贫开发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不能收村民的东西,能够帮助他们一次次度过难关,我觉得内心特别温暖。”

创新在“先”

激发贫困户的“造血”功能

贫困户缺少劳动能力、缺少资源、缺少技术,产业扶贫便成为了扶贫工作的难点。经过多次进村调研,朱明丽请教领导和同行后创新提出“四个带动”助推产业扶贫。即资产收益带动、新型主体带动、园区发展带动、集体经济带动,因地制宜选准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让贫困户早日致富。

朱明丽说,资产收益带动可以深化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确保资产收益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全覆盖,着力增强贫困群众参与度和获得感。推进“三变”改革和共享绿色农庄建设,动员贫困农户采取以地入股、以房联营、“保底+分红”等形式与工商资本建立紧密型联结机制,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

而新型主体带动,可以推广“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农户”等带动模式,支持贫困农户依托主导产业兴办家庭农场,加盟或兴办农民合作社。支持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返乡下乡创业,带领贫困户发展生产。同时,组织龙头企业开展结对帮扶、村企共建等精准扶贫活动。

园区发展带动则是通过组织贫困户到园区务工、以订单农业方式反租业主流转土地发展生产等方式,增加务工收入和经营收入。

集体经济带动是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入社会资本,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乡村旅游,协商回购农村闲置房屋发展休闲养老产业。盘活村集体闲置办公用房、闲置学校等不动产,积极开展设施租赁等经营业务。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强化对贫困户的利益联结。

朱明丽说,王远良和王方志不仅养了家禽,还种了花椒树、莲藕,他们的家庭农场对接了附近园区发展、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提升了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

区扶贫开发办负责人介绍,“四个带动”助推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这一扶贫模式的推广,在渝北区一些镇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朱明丽在去木耳镇良桥村村民家的路上

行动在“快”

提高效率多办实事

朱明丽建了多个qq群、微信群,为的是方便与行业部门对接医疗救助、教育资助、危房改造、社会扶贫等信息。“明年就要实现全面小康了,我和同事们总是感觉有很多事情要做。”朱明丽说,事情多的时候加班加点也不能解决问题,我就想着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当上千户农户的身份证号码纠错成为难题时,朱明丽不是把问题抛给镇村让他们去逐户核对,而是想着要为镇村的扶贫专干节约出更多的时间,为贫困户办更多的实事。于是,她上网查资料、各方找渠道,联系软件公司、咨询专业人士,很快解决了农户身份证号码、姓名等信息纠错、核对、查重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准确把握时间节点,加班加点研究上报数据、贫困户致贫原因、指导镇干部开展工作,严把镇上数据质量关、资料完善关,朱明丽高效完成了每个阶段的数据上报、贫困户信息采集、录入和审核,并对照“到户到人”帮扶措施对号入座,实现了零差错、零漏报。

遇到可疑的贫困户信息,怎样才能拿出其不符合条件的证据呢?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与财政对接、与房管对接、与公安对接、与工商对接等,工作人员就是跑断了腿,一个月也有可能拿不出来数据。区级部门由于权限问题,只能一条数据一条数据地查,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个别部门一般还不愿意提供数据。

朱明丽走村入户发现,有的贫困户不愿说实话,比穷思想严重、等靠要思想严重。每年动态调整时都有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来申请成为建卡贫困户,民主评议时村民碍于情面也不愿投反对票得罪人。朱明丽说,搭建精准扶贫大数据比对平台,将实现扶贫部门数据与行业部门数据信息互通,将实现扶贫基本信息动态化、数字化、常态化精准管理。

朱明丽参与大数据平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管理、数据运用等多个环节,并为精准扶贫大数据比对平台建设提供切实可靠的意见建议。“要让村民比富,而不是比穷。”朱明丽说,精准扶贫大数据比对平台一旦建成,其提供的数据将让极少数“等靠要”的村民无话可说,也会让扶贫开发干部工作起来更有底气。

 

一个80后扶贫干部

的扶贫日记

渝北区扶贫开发办干部朱明丽

2015年6月26日

今天我和两位同事到茨竹镇走访了8户贫困户。对于今年刚刚接触扶贫工作的我来说,这是我第一次走访贫困户。从刚开始的各种幻想,到最后真真切切看到实际情况后的各种感想,一时之间想了很多,找不到一个适合的词语来形容。我相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虽然复杂、家庭情况虽然多变,但是他们本身都是非常愿意把生活过好,想早日摆脱贫困的。如果我是贫困户,我也非常希望有人能拉我一把,帮助我渡过难关。

2016年8月22日

今天和曲老师到大湾镇走访了3户贫困户,他们的房子都已新建,医疗救助、教育资助按规定可以继续享受,在家务农收入也基本高于国家扶贫标准线。其中有一户让我觉得很有返贫的可能,户主有一个智力残疾的妻子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孩,为了方便照顾妻子和小孩他不能外出务工,发展产业也缺少劳动能力和技术。如果他所在的村镇有专业合作社或者企业能让他入股,是不是可以增加他的固定收入呢?

2017年5月10日

今天接到几个咨询电话,给我触动最大的是其中一个,他说他住的是危房,想要纳入建卡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在问了他的基本情况和子女的基本情况之后,我发现他的子女条件非常好,属于有房有车一族,这么好的条件父母在农村住危房真的是没有办法解决了吗?现在扶贫政策虽然好,但应该享受的应是真正贫困的人,绝对不能让党和国家“养懒汉”,绝对不能让子女把老人丢给政府。如果不在“思想”上下功夫,真正的矛盾将在不久的将来表现出来。

2018年12月11日

今天我遇到了一个难题!几千条身份证信息需要核对,看到Excel表里面的阿拉伯数字,我的眼前一片模糊。脑子里面一直有人在问我怎么办?怎么办?难道要把这些数字抛给镇村的扶贫专干吗?让他们一户一户去核实?不行,现在科技这么发达,通过技术手段我一定能节约出更多的时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保险公司廖老师那里得到了答案,在她的帮助下我通过软件学会了计算年龄和出生日期、分辨性别、身份证号码纠错等相关功能,几天几夜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分分钟就能实现了。

——摘自朱明丽的《扶贫日记》

记者手记>>>

用心解好脱贫这道难题

兰卓

3月18日、19日,朱明丽连续两天到镇村开展扶贫工作,记者随同前往采访她的“日常”。

“下周我就休产假,准备生孩子了。”朱明丽挺着大肚子说。

“小朱,都快临盆了,你还下村啊。”同行的木耳镇扶贫干部廖占友说。

朱明丽笑着说:“医生说,这段时间就是要多活动,到时孩子来得快!”

在木耳镇良桥村王远良家,看到新房房顶上站满了鸽子,朱明丽特别兴奋:“王大哥,据说村里的姑娘在网上帮你买鸽子蛋,收入还可以噻?”

王远良憨厚地笑着说:“5块钱一个,比鸡蛋小得多,价格是鸡蛋的三四倍,还可以!”

王远良还养有300多只鸡,在房后的小丘树林下,要上去得走一段几十米高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大家都说,算了不去看了。朱明丽执意要去看看。

王远良走得很从容,其他人都走得很惊险——手爬着石壁小心翼翼地前行,朱明丽前后的镇村干部另一只手护着她。

树林下,几群才孵出来不久的小鸡正在欢快啄食。王远良抱来一些菜叶青草,一大群鸡围了过来,朱明丽兴奋得像个孩子:“王大哥,现在干着很有劲了吧!”

王远良乐呵呵地说:“我能够有今天,还得感谢大家的帮助和鼓励!”

扶贫工作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一路上,朱明丽和镇村干部交流得最多的话题是“扶贫先扶志”。囿于长期贫困、眼界不开阔等,贫困群众往往安于现状,缺乏干劲,帮扶干部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帮他们。通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用身边的榜样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引导他们动起来、干起来。这是内源式扶贫,让贫困户当主角,自己“下海游泳”,才会增强他们致富的信心。

“扶贫路上,‘造血’比‘输血’更重要。”朱明丽说,大家一起想办法、出气力,同心协力,穷根再深也挖得净。一路上,记者强烈感受到朱明丽和镇村扶贫干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脱贫攻坚战中,党员干部把责任杠在肩上、把贫困群众装在心中,干部有责任心,脱贫就有信心。

精准扶贫的成功与否,关键点是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这就像大家在一起做一道难解的算术题,正是有众多像朱明丽这样的扶贫干部的不懈努力,“对象识别+贫困劳动力完全创业就业=提高收入”这一道难题才会有满意的答案。

编辑:渝北编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