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网  >   专题

一张蓝图绘到底 让乡村绽放美丽留住乡愁 ——看木耳镇如何解好乡村振兴这道“考题”

崭新的金刚村居民新村处处洋溢着生态文明之美

 

斗碗寨都市产业园一隅

漂亮的居民新村,村民们的宜居新家园

居民使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

  阳春三月,走进木耳镇,一条条通村公路两旁绿树连片,一户户农家院落雅致整洁,一个个农业项目风生水起……一幅生产发展、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水墨山水画在这里正徐徐展开。

  去年以来,木耳镇吹响乡村振兴号角,通过抓产业、抓环境、抓民生等工作,打造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新农村。

  突出“发展”主基调 为乡村发展注入一剂产业“加速剂”

  3月1月,走进木耳镇学堂村斗碗寨都市产业园,昔日的荒山如今种上了柠檬、杨梅、山楂等果树,小树苗在风中摇曳;顺着一条小路行至山顶眺望,在云雾环绕中,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景呈现在眼前……

  “这一片今后将成为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亲子教育、高端民俗于一体的生态度假产业园。”该项目负责人岳盛告诉记者,该项目总投资5200万元,分3期建设,目前已完成亲子农场、游乐园、萌宠乐园、道路停车等基础设施建设,预计今年9月试开园。“后期,我们还将建设临崖游泳池、临崖茶室、渝北院子、民宿等配套设施,建成后,将成为重庆市又一个‘网红’打卡点。”岳盛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近年来,木耳镇围绕全区“三环十景”规划布局,充分挖掘全镇自然资源,积极引入城市资本,突出发展“旅游 ”系列项目,目前正在全力推动斗碗寨产业园、石鞋村体育运动公园项目建设,并成功引进中英智慧教育有限公司入驻金刚村龙潭子片区,让美景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在积极引进新兴产业的同时,该镇继续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引导农民持续发展蓝莓等特色农业,扶持白云西瓜、脆桃、“段二娃梨”等优势农业产业,并按照“公私联营、集体控股”经验做法,积极推进集体经济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镇已有9个村成立了合作社或集体公司,其中6个村实现了“脱空壳”。

  突出“生态”主旋律 为当地农民打造一方宜居新家园

  3月1日午饭后,木耳镇金刚村村民任诗秀带着两岁的孙女出门晒太阳。她们身后是金刚村的居民新村,一幢幢白墙、木窗、灰檐、黑瓦的巴渝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湖畔,置身其中,宛如进入了一处世外桃源。

  “我们都没想到,现在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任诗秀的这番感叹并不夸张。如今,金刚村原本坑洼泥泞、垃圾满地的坝子“不见了”,变成了崭新的居委会;污水直排、气味难闻的黑臭水塘“不见了”,变成了青石板环绕、绿树掩映的清水池塘;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的土房子“不见了”,变成了宽阔明亮的小洋楼……

  在金刚村,有106户村民和任诗秀一道,见证了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都得益于木耳镇近年来实施的人居环境整治。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木耳镇突出“生态”主旋律,高标准启动金刚、学堂等3个示范点和3条线上共870户人居环境建设,目前已完工556户。在实施过程中,该镇推行群众、企业、政府“三三制”出资办法,解决新农村建设市场化问题,高起点实施农房搬迁改造。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该镇先后投入1700万元完成25.7公里农村公路的硬化和卢湾路、石鞋支路等路基建设;新建金刚村、学堂村日处理能力1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同时,全面落实“山长制”“河长制”,扎实开展“四山”违法建筑和“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并扎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让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突出“民生”主脉络 让更多百姓走上幸福生活康庄道

  “既然家门口都能找到活、赚到钱,我们肯定不愿再去外面打工了,踏踏实实在这里干!”在斗碗寨都市产业园项目现场,记者见到了当地村民段前美。

  段前美告诉记者,过去,自己所在的学堂村因为缺乏产业支撑,大部分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村里的土地也都闲置无人耕种。以段前美为例,他和妻子都在木耳公租房打工,从事园林绿化工作,每个月两人加起来有接近5000元的收入。

  去年,当得知村里引进了企业,要发展乡村旅游,段前美和妻子辞职回到了老家,在项目部找了一份园林绿化的工作。“工资和之前差不多,我肯定选择离家近的地方噻!”说起现在的生活,段前美十分开心。

  同样收获到幸福感的还有金刚村村民肖远玖。“我们居民新村可不像传统意义的农村,管理可规范了。”对于自己的新居,肖远玖十分满意。

  肖远玖坦言,村民刚搬进新村的时候,管理并没有现在这么规范。“有人想喂鸡喂鸭,有人想乱搭乱建,甚至还有人想开农家乐,但如果大家都这样的话,不就又回到以前散居的时候那种又脏又乱的境况吗?”肖远玖说。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金刚村创新设立了“三互”小组,在网格划分的基础上,以院落、楼栋为单位,每3到5户为1个“三互”小组,全村共划分130个“三互”小组,各小组配备一名小组长,通过发挥困难互帮、矛盾互解、大事互商的“三互”作用,由村民自行讨论装修方案、环境卫生标准等内容,并将相关规定写进村规民约,积极引导村民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让村民走上了居民自治的新路子。

编辑:官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