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力提效”,是中央赋予今年财政政策的“新内涵”。重庆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力怎么加?往哪里加?效怎么提?目标如何?1月31日重庆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通过的预算报告,明确了2019年我市“加力提效”的财政“施工图”。日前,重庆市财政局专门召开新闻通气会进行了解读。
减与降 “放水养鱼”增发展后劲
“今年的预算报告,无论是对普通老百姓,还是对企业而言,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信号都非常明显。”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道。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重庆将实施更大规模、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包括减免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税收、降低养老保险缴费费率、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中央政策,包括“企业减负30条”“制造业降成本36条”等地方政策。这些减税降费,普惠性和结构性相结合,重点是减轻制造业和小微企业负担。
“今年减税政策的特点,不仅仅是规模更大这么简单,而且还与税收制度的改革结合得更加紧密。”市财政局副局长李庆表示,深化增值税改革,全面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件、扩展初创科技型企业优惠政策适用范围、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实现减税目标的同时,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也进一步完善。
压与保 集中力量保障重点支出
预算报告在阐述今年预算编制原则时开宗明义:“调整结构、保障重点,压减一般性支出,提高重点领域保障力。”
具体怎么压?又将怎么保?李庆表示,将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压减一般性开支,对不该花的钱,像“铁公鸡”一样一毛不拔。而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预算报告还对今年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政策“大组合”全盘托出,主要涉及乡村振兴、创新驱动、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五个方面。如乡村振兴方面,将做好财政资金“整合”“撬动”“股份化”三篇文章,确保投入的力度不断增强、投入的总量持续增加;而在民生改善方面,继续安排民生政策托底财力保障补助,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积极促进就业创业,支持发展公平优质教育,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促与控 突出发展主线风险底线
今年,市财政将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把产业转型升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逆周期高调节,主动预调微调。
“财政部门将突出经济发展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保持较高的支出强度,同时突出风险防控底线,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李庆透露,2019年,财政真金白银将增加对脱贫攻坚、“三农”、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的投入。
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助力经济防风险?李庆表示,将坚持开好前门、严堵后门,严格执行终身问责和倒查责任机制,零容忍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发现一起,追责一起。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快政府债券发行,既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也为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创造更好条件。近期,市财政已提前下达了441亿元新增政府债券额度,今年第一批债券计划本月发行到位。
权与责 深入推进财政事权划分
全市财政税务审计年度工作会提出,财政部门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今年,市财政将分类指导、结合财税改革总体进程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完善体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对此,李庆作出详细阐释:主城区和渝西片区、渝东北片区、渝东南片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和潜力不同,财税体制和财税政策将力推三大板块齐头并进、一体化发展向纵深挺进,以区域的协调发展释放更多更大更好的经济潜力。
具体而言,对主城区和渝西片区,将加力支持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完善市对开发区财政体制,支持引进培育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升级转型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而对渝东北和渝东南两个片区,重点支持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支持贫困区县统筹资金,提升生态功能、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等。
奖与惩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是积极财政政策又一发力点,“提效”配合“加力”,将体现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记者了解到,全市已建起了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下一步,市财政将按照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三全”航标,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实现绩效管理常态化、规范化、法治化。今年将对市级部门和区县开展绩效综合评价,强化绩效导向和责任约束,将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逐步向社会公开。
有计划更要有行动。市政府不久前发出通知,正式建立预算安排与监督检查绩效评价挂钩机制,分别与部门预算、转移支付、政策和项目预算挂钩,奖励绩效好的,惩罚绩效差的。
按规则,每年分别进行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分别对得分靠前或靠后三至五名的部门和区县进行奖励或惩罚。对部门,主要奖励或扣减公用经费和一般性项目支出;对区县,主要奖励或扣减财力性转移支付。一次性最高额度2000万元。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刘翰书 实习生 邓清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