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网  >   专题  >   2019直通两会  >   两会聚焦

履职尽责显担当 群策群力谋发展
区人大代表分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区人大代表分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任天驹 摄

  本报讯(记者 欧云霄 柯雨 万桃利 周新宇 宋路遥)说成绩、谈发展、强信心。1月15日,参加重庆市渝北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区人大代表分为15个代表团,认真审议区政府工作报告。

  审议中,区人大代表们认为,《报告》立意高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扎实,内涵丰富,回顾总结了去年取得的成果,明确了今年的发展思路,报告工作部署求真务实,未来展望振奋人心,理清了全区人民持续攻坚的前进方向,找准了实现奋斗目标的现实路径,是一个积极向上、开拓奋进的好报告,也是一个温暖民心、提振信心的好报告。

  释放市场活力 激活金融动力

  创新发展,经济先行。2019是渝北经济面临机遇与挑战的一年,要怎么释放市场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代表们认为,激活金融市场动力,十分重要。

  来自第四代表团的区人大代表王伟杰表示,释放市场活力,激活民营企业生命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关键。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收集全区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名单,提供给银行,或向全区小微企业推荐辖区内专门定位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银行,由银行根据企业情况逐户解决,促进企业顺利扩大生产,激活企业生命力。

  来自第三代表团的区人大代表郭姝佟也关注了同样的问题。郭姝佟建议,在充分激活市场活力、促进金融行业有序发展的同时,要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的监控预警机制。通过强化政策支撑和精细化、智能化的监控手段,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推进乡村振兴 让百姓富起来

  来自第八代表团的区人大代表缪璞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美好愿景,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和思考的焦点。对此,他建议,推进乡村振兴要强化乡村振兴体系化、制度化、保障化建设,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大力推行农业农村项目,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吸引力。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切实消除城市和农村的公共服务差距。

  来自第十一代表团的区人大代表邓小勇也关注乡村振兴问题。在他看来,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打造渝北特色的美丽乡村外,还要加大基层宣传力度,提高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基层的知晓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一系列举措的施行,让农村群众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人公,为推动乡村振兴树自信、增动力、添活力。

  来自第六代表团、第十二代表团以及第十五代表团的区人大代表也针对乡村振兴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提升城市内涵 打造品质城市

  人有人品,城有“城品”。钟情于一座城,是因为这座城市让人觉得环境宜人、出行顺畅、生活美好且和谐。

  来自第十四代表团的区人大代表李祥泽建议,在城市建设方面,要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入手,开辟资源、科学建设,重点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问题;在城市管理方面,要运用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将城市各项管理纳入智慧城管网格化管理;在城市人文建设方面,要在推进硬件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素质,让城市文明无处不在。

  来自第五代表团的区人大代表聂爽则建议,要树立规划先行理念,重点加强道路交通、市政配套、园林绿化、生态保护、公共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与此同时,第一代表团、第二代表团以及第九代表团的代表们也围绕如何提升“城市品质”提出了相关建议。

  延续城市文脉 留住渝北记忆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软实力的体现,文化事业繁荣,将带给城市更多活力,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来自第七代表团的区人大代表宋薛利表示,智博会、文艺演出等活动的举办,让国博中心成为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以及展示渝北发展形象的重要平台,也让人看到了“文化兴区”的重要性。宋薛利建议,要通过多种方式拓展渝北“文化空间”,做好文化大文章,通过演出、赛事、艺术相结合的方式,把演艺资源注入文化内涵,扩大城区影响,提升城区形象,并进一步挖掘巴渝民俗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同时还加强小河锣鼓、华蓥高腔、赵氏武术等非遗项目传承推广,保护渝北文化遗产,延续城市文脉,留住渝北记忆。

  来自第十代表团的代表们也同样关注了“文化兴区”的问题,并纷纷发表自己的建议。

编辑:官粳人